长海路街道“查挪评”工作法:破解楼道堆物难题的创新实践
长海路街道“查挪评”工作法:破解楼道堆物难题的创新实践
楼道堆物是许多小区面临的顽固问题,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存在安全隐患。上海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的教师公寓居委会创新实施“查挪评”工作法,成功破解这一难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查挪评”工作法:创新治理模式
“查挪评”工作法是教师公寓居委会针对楼道堆物问题推出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全面巡查(查):居委会每天对所辖62个楼组进行巡查,记录堆物情况。居委干部会根据巡查结果,对每个楼道进行打分,并将评分设计成笑脸贴纸,在居民楼下公开展示。
及时挪移(挪):一旦发现堆物,居委干部立即联系相关居民,上门劝说并帮助清理。特别针对自行车乱停问题,居委会重新规划车棚,设立废旧车停放点,为常用自行车腾出空间。
楼道评比(评):通过设置楼道评比机制,激发居民自治意识。评分较低的楼组会被重点巡查,而表现良好的楼组则会获得表彰。
实施效果:两个月见成效
自今年5月实施以来,“查挪评”工作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童玛丽表示,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大部分楼组的堆物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
居委干部陈步军说:“我们会不定期地到楼道里查看,保证公共空间的安全与整洁,这样大家也住得舒心。”通过持续的巡查和劝导,居民逐渐养成了不乱堆物的习惯,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成功要素:多方参与共治
“查挪评”工作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多方参与和良性互动:
居委会的组织作用:居委会主动承担起巡查、劝导和评比的责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
居民的自治意识:通过评比和公示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少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自觉抵制占用公共空间的行为。
温情管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居委会注重人文关怀。例如,帮助居民挪车、提供临时存放空间等,让管理更有温度。
对比与启示:创新无止境
对比其他地区的做法,如真如镇街道通过“万物墙”实现闲置物品交换,长海路街道的“查挪评”工作法更侧重于制度化管理和居民自治。两种模式各有优势:
- “查挪评”工作法适合短期内快速改善环境,建立管理秩序。
- “万物墙”模式则更注重长期的资源循环利用和社区文化建设。
长海路街道教师公寓居委会的实践表明,解决楼道堆物问题需要创新思维和持续努力。通过制度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这一经验值得其他社区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