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你理性追星,避免踩雷!
思政课教你理性追星,避免踩雷!
最新调查显示,当前约有26.75%的青少年正在追星,其中65.58%的人认可追星需要花钱,22.99%的人参与投票打榜刷数据。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青少年追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引导他们理性追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追星低龄化趋势明显,问题频发引担忧
近年来,青少年追星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根据温州网的调查数据,在回收的17972份有效问卷中,81.6%的人感受到了“饭圈”文化的影响,26.75%的人正在追星。在追星的人群中,65.58%的人认可追星需要花钱,购买明星代言产品超过半数,投票打榜刷数据的也有22.99%,还有4.63%的人把到机场接机付诸行动。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偶像过度消费的有8.63%,为偶像身心疲惫的有16.5%。不仅如此,8.58%的人认为追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7.04%的人认为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此外,37.15%的家长反感“饭圈”文化,21.15%的家长阻止过孩子的“追星”行为,6.52%的家长认为追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
小红书上的一些帖子也反映了青少年追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用户提到:“青少年一旦成为cp粉,说明这种崇拜需求实际上到达了宗教层面,是高度虚化的,也是很坚挺的,过于上头,很难退到普通崇拜。”另一位用户则描述了国内粉丝“护主心切”的现象,指出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畴。
创新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理性追星
面对青少年追星带来的挑战,如何通过思政课进行有效引导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浙江工商大学李梦云老师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李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追星”话题引入,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她首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林俊杰等明星,然后分享自己追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的故事,将共同富裕等思政内容巧妙融入其中。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此外,李老师还创新性地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模式翻转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思政知识。
多方联动,助力青少年理性追星
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偶像的优点,避免盲目崇拜。例如,通过分析明星成功背后的努力,激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适当限制零花钱,从源头控制盲目追星。
学校方面,应将理性追星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追星的利弊,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健康兴趣,平衡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社会层面,需要营造健康的追星环境。媒体应传播正能量,报道明星的正面事迹,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饭圈”文化的监管,打击网络暴力和不良行为。
总之,青少年追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既能欣赏和学习偶像的优点,又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从而在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