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污水处理新进展:生态更美好!
滁州污水处理新进展:生态更美好!
2025年,滁州市污水处理工作迎来重要进展。随着第三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以及多个污水处理项目的持续推进,滁州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南谯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采用PPP模式,设计总规模4750吨/日,覆盖10座污水处理站,服务人口3.47万人。项目运用AAO+MBR(强化脱氮除磷)和CWT智能一体化设备(适用于小规模处理)两种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如河道补水、灌溉等)1。
第三污水处理厂于2024年3月完成提标改造并试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15万吨,一期工程处理规模5万吨/天,服务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主要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龙蟠小区、高铁站、科教园等单位设施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且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有效保护了我市水生态环境[2]3。
政策支持与项目规划
滁州市持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力度。凤阳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立项,投资2.86亿元;全椒县三水厂建设项目和城北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也在规划中4。
滁州市实施《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如生活用水0.30元/立方米)、征收方式及资金用途,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保障5。
环境效益显著
目前,滁州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超过97%,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2022年全市2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75%。通过清流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强化污染源排查与整改4。
“十四五”期间,滁州市提出以下目标: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强化监管;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以上,消除黑臭水体;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6。
未来展望
滁州市将继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政策保障及跨区域协作,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体系,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