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山海经》地理之谜:四面环海的山东世界
新研究揭示《山海经》地理之谜:四面环海的山东世界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的新书《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再次引起学界对《山海经》的关注。这部近百万字的专著,是刘宗迪继《失落的天书》之后,在《山海经》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新书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引发了公众对这部上古奇书的浓厚兴趣。
在清华大学组织的一场专题座谈会上,刘宗迪详细阐述了他对《山海经》地理内容的新见解。他指出,《山海经》并非传统认为的怪物志,而是一部重要的上古地理著作。书中记载的众多山川、方国、丘墟地名,凝聚了极为丰富的上古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记忆。
《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志而非怪物志
刘宗迪强调,《山海经》中的《山经》部分详细记载了众多山川及其动植物、矿物,是一部据实而记的山川博物志;《海经》部分则按部就班地记载了分布于四方的数十个方国,是一部方国民族志。这些内容都表明,《山海经》的地理志性质毋庸置疑。
“四面环海”的山东地理说
关于《山海经》所记载的地域范围,刘宗迪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他认为,《山海经》呈现的是一个四面环海的世界,而在中国疆域内,只有山东半岛符合这一特征。山东半岛北面是渤海,东面和南面都是黄海,上古时期山东的西面因黄河洪水泛滥而形成众多湖泊,类似于《山海经》中描述的“西海”。
刘宗迪进一步指出,《大荒经》中的多个地名都可以在山东版图中找到对应位置。例如,北方的“北齐之国”显然是指齐国,东南方的“苍梧之野”对应连云港,东北方的“汤谷”则是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甚至连神话中的昆仑山,也被他认为是位于山东西部的泰山。
AI技术为古籍研究插上科技翅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生态知识。该项目负责人、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讲座教授黄居仁表示,通过文本信息抽取、知识图谱等技术,可以突破传统人文研究的局限,为古籍数字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项目已入选由腾讯及多个内地文化单位联合发起的“探元计划2024”十大创新探索型项目,显示出科技与人文结合在古籍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也为理解上古地理和神话传说提供了新的视角。正如刘宗迪所说,《山海经》不是一部简单的怪物志,而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地理信息的重要文献。通过现代学术研究,这部古老的典籍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上古中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