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猥亵频发,校园如何筑牢防护墙?
隔空猥亵频发,校园如何筑牢防护墙?
2019年至2022年间,一名90后男子舒某通过网络平台,以各种借口诱骗、胁迫40多名7岁至14岁的女童向其发送裸露照片和视频。直到某网络平台在后台巡查中发现异常并报警,这起令人震惊的隔空猥亵案件才得以曝光。舒某最终因猥亵儿童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这是该罪名的顶格量刑。
这起案件揭示了隔空猥亵这一新型犯罪的可怕之处:它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让犯罪分子能够轻易接触到大量未成年人,而受害者往往因为恐惧或羞耻感而选择沉默,使得犯罪行为得以长期持续。
隔空猥亵:新型犯罪的特征与危害
隔空猥亵,是指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通过互联网诱骗、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裸聊或发送裸照等行为。这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 隐蔽性强:通过网络实施,不易被察觉
- 危害范围广:可以同时针对多名受害者
- 持续时间长:如舒某案件中,犯罪行为持续了3年之久
- 心理伤害大:不仅侵犯身体,还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学校如何筑牢防护墙?
面对这一新型犯罪,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开展法治教育: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广东桥头镇中心小学就曾邀请校园法官开展“提升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共筑‘隔空猥亵’防护墙”主题讲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增强对不良行为的识别能力。
建立预防机制:学校应与家庭、社区联动,形成防护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家庭防护:家长的责任与行动
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在防范隔空猥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加强网络监管: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帮助他们设置网络过滤,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开展性教育:打破传统观念,坦诚地与孩子讨论身体隐私和性侵害问题。研究表明,有效的性教育可以大大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
建立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开放的对话,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寻求帮助。如果孩子不幸遭遇性侵害,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
培养安全意识:教育孩子识别和防范网络陷阱,不轻易与陌生人交流,不随意发送个人照片。
实用建议:如何防范隔空猥亵?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谨慎网上交友:不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不随意添加好友。
学会举报:如果遇到可疑行为,立即向平台举报或向家长、老师求助。已经遭受网络性侵的,要及时报警。
培养健康兴趣:鼓励孩子参与线下活动,减少过度依赖网络。
隔空猥亵虽然隐蔽,但并非无法防范。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让我们携手行动,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远离网络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