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税轻费”到“税费并重”:税务部门的改革之路
从“重税轻费”到“税费并重”:税务部门的改革之路
2024年,全国社保费收入突破6万亿元,占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比重接近50%。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我国税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从传统的“重税轻费”转向“税费并重”。这一转变,正是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三元格局”改革的核心要义。
从“重税轻费”到“税费并重”:一场深刻的税务管理革命
长期以来,我国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为主业,对社保费等非税收入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这种“重税轻费”的思维定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 征管资源分配失衡:税收业务占据大量人力物力,社保费征管相对薄弱
- 执法风险增加:企业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错失优惠政策,或因服务缺位引发争议
- 数据壁垒凸显:税收与社保数据相互隔离,影响征管效率
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税务总局自2018年起逐步推进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改革,构建“税费皆重、税费一体、税费协同”的三元工作格局。
多维度改革:构建税费并重的税务管理新体系
理念转变:从“税主费辅”到“税费皆重”
各地税务部门纷纷调整考核机制,将社保费征管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例如,广东省税务局建立了“税费一体”考核指标,确保基层单位对税收和社保费业务同等重视。同时,通过设立专职社保非税管理岗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力量。
流程优化:推进“税费一体”服务
各地积极探索税费业务融合,简化缴费流程。例如,厦门税务APP整合了社保费与税收申报功能,实现“一站式”办理;炎陵县税务局推行“一窗通办”模式,将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时间从“跑多部门”压缩至“5分钟办结”。
技术支撑: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
税务部门大力推进信息系统整合,打破数据壁垒。例如,广东省税务局开发了“税费一体化征管平台”,实现税收与社保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智能审核工具,如金税三期社保费征管系统,自动校验缴费基数合规性,减少人工干预误差。
能力提升:开展专业培训
针对税务人员在非税业务方面的知识短板,各地税务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税务局组织“社保非税知识测试”,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同时,通过跨部门协作,如与财政、人社、医保部门共建争议处理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改革成效:从“被动征收”到“主动治理”
改革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
- 征管效率大幅提升:广东省税务局社保费征期申报率从78%提升至95%,退费办理时长压缩60%。
- 缴费体验持续优化:通过简化流程和信息化手段,缴费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各项税费业务办理。
- 风险管理更加精准:数据整合后,税务部门能够精准识别企业“应参未参”“基数不实”等行为,2024年全国社保费补征入库超200亿元。
未来展望:税费并重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从“重税轻费”到“税费并重”,这场税务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不仅优化了税务部门的职能定位,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动力。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税费征管体系,税务部门正在从传统的“收入管理者”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转型,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这一改革仍在持续深化中,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便捷的税费征管体系正在逐步成型,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