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算力中心运营新模式
解密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算力中心运营新模式
位于北京六环附近的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算力服务。这里不仅是一座普通的算力中心,更是一个探索未来算力网络商业模式的前沿阵地。通过创新的“任务式”服务模式,中国移动正致力于将算力资源像水和电一样普及化,为各行各业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算力支持。
规模与技术实力
作为北京移动在京投建的首个绿色安全智算资源,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算力中心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占地约57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18000架机柜。该中心部署了近4000张AI加速卡,智能算力规模超过10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AI芯片国产化率达到33%。值得一提的是,该算力中心已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数据中心,其屋面配备了大型光伏发电系统,以优化能源结构并降低碳排放水平。
创新的“任务式”服务模式
在这里,算力服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算力服务主要关注资源的提供,而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则开创性地提出了“任务式”服务模式,将关注点从“资源”转向“任务”,实现了服务模式的重大突破。
在“任务式”服务模式下,用户只需提出具体需求,运营商则负责智能配置相应的资源。这种模式下,用户不再需要关心底层的资源细节,而是专注于业务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中国移动开发了算网大脑作为核心调度系统。算网大脑向上面对用户需求,向下管理网络、算力和存储资源,通过智能分析和调度,为用户提供最优的算力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移动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任务式”业务模型:
- 惠享型:低成本方案,适用于离线型、低成本需求,如东数西渲、东数西存业务。
- 质享型:高质量方案,满足即时型、高品质需求,适用于云游戏、人机交互等场景。
- 超享型:超算类任务,提供超大带宽专线,满足超大规模、超复杂计算需求,如药物研发、天气预测等。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用户使用算力的门槛,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确定性的业务保障。用户只需为最终结果付费,而无需关心具体使用了多少资源。
实际应用案例
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实际应用。例如,浙江东阳格物致知传媒公司通过“东视西渲”产品,实现了分钟级的算力需求响应,渲染价格降低了约14.2%。嘉兴医疗通过算力网络的智能存储方案,每年节约成本20%,历史数据取回效率提升至50%。
未来展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算力中心的建设只是开始。未来,中国移动还将在北京的西城区、朝阳区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布局更多算力资源,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京津冀蒙区域的超大智算集群,支撑百亿、千亿级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同时,中国移动正积极推进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通过融合九天人工智能基座,实现智能化调度和管理。这种深度融合将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算力服务,为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随着算力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算力将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社会服务,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算力中心,正是这一愿景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