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扬州明清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扬州明清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秘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10881624006782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AC%E5%B7%9E%E5%9F%8E%E9%81%97%E5%9D%80
3.
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11-02/21/content_760635.htm?div=-1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13712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55905400920310
6.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21924519
7.
http://www.landscape.cn/news/24213.html
8.
https://jsnews.jschina.com.cn/yz/a/202207/t20220707_3031593.shtml
9.
https://wglj.yangzhou.gov.cn/xwdt/wlzx/art/2024/art_364f7aec72ea461ab74419d4a871346b.html
10.
https://jssdfz.jiangsu.gov.cn/n95/20210429/i6147.html
11.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801ae9e4b07cf73e1713a5.html
12.
https://www.cqcb.com/jiangsusheng/2024-12-23/5726182.html

扬州明清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是扬州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作为国内罕见且保存完好的古城典范,它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01

历史溯源:因运河而兴的繁华之城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奠定了扬州作为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的基础。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大运河的畅通和盐业的繁荣,扬州达到了鼎盛时期。

明初,朝廷在扬州设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和钞关,进一步促进了扬州的商业发展。盐商们纷纷来扬经商定居,形成了以新城为中心的盐商聚居区。旧城则保留了官府和文人聚居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02

城市布局:新旧两城的双子星格局

扬州明清古城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呈“两横三纵”的格局。以小秦淮河为界,分为新旧两城。旧城以南北中轴线布局,政府部门和学校分布在中轴线上,体现了官府的规划理念。新城则以盐商住宅区为主,街巷布局更为灵活,形成了“巷城”的特色。

城内水系发达,南北向有六条河流,东西向有四条河流,形成了独特的水城风貌。主要街道如东关街、皮市街等,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03

文化遗存:五十余处名胜古迹

古城内保存了五十余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和园林会馆,每一处都诉说着古城的故事。

东关街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街,全长1122米,保存了冬荣园、武当行宫、个园等古建筑。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则以盐商住宅和会馆为主,何园、棣园、小盘谷等园林建筑精美绝伦。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唐代“里坊制”的格局,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皮市街则以其文艺范的现代气息,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04

文化传承:千年古城的现代活力

扬州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活着的文化博物馆。每年的端午节,仁丰里都会举办民俗文化节,重现古代扬州的节日盛况。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店铺,传承着扬州的传统工艺和美食文化。古城内的居民们依然保持着“出门即遇市集,跨河便可访友”的生活方式,延续着古城的人文气息。

扬州人对文化的尊崇胜过对财富的追求,这从“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的谚语中可见一斑。古城内随处可见的诗词楹联、书画作品,无不彰显着扬州人对文化的热爱。

05

保护与传承:古城的未来之路

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扬州市先后颁布了《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古城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同时,通过“微更新、强文化”的方式,让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这份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扬州明清古城,这座见证了中国大运河文化繁荣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它不仅是扬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