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汽车行业十大年度创新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汽车行业十大年度创新技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eeo.com.cn/2025/0128/708809.shtml

2024年,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的牵引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消费市场和培育了潜在增长点。《汽车纵横》重磅推出"封面故事"《破浪2024——汽车行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大型专题报道,其中"十大年度创新技术"盘点如下:

1. "端到端"技术大爆发,多家车企实现"智驾平权"

2024年,自动驾驶领域被讨论最多的一个词莫过于"端到端"。3月,特斯拉FSD V12在北美推出,引领了端到端智驾潮流。随后,国内市场上各类端到端智驾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鹏汽车在7月宣布推送AI天玑系统XOS新版本,享界S9也紧随其后,首发搭载华为乾崑ADS 3.0。而在此过程中,汽车圈还冒出了一个全新口号——"智驾平权",旨在以更低成本普及高阶智驾技术。4月百度Apollo发布ANP3 Pro,宣称要将高阶智驾的硬件成本拉入万元时代。随后的车企发布会上,多位车企高管也曾公开表态要把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下来"。例如,2024年9月新上市的宝骏云海起售价仅10.98万元,却全系标配灵眸智驾2.0 Max,拥有城市无图记忆领航功能;同年11月广州车展上市的深蓝L07,在16.69万车型上便搭载了乾崑智驾ADS SE解决方案。

2. 国内发布首个智驾世界模型,助力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2024年7月27日,蔚来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NIO World Model)。据介绍,NWM是一个多元自回归生成式的具身驾驶模型,可全量理解数据、具有长时序推演和决策能力,能在100毫秒内推演出216种可能发生的场景。为生成式模型,NWM还能基于3秒的驾驶视频,生成120秒的想象视频,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完成仿真测试。无独有偶,商汤绝影也在2024绝影实力AI Day上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开悟"世界模型。与其它世界模型相比,开悟能够理解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则、交通规则,生成的视频数据也更加逼真。其生成的场景视频,时间最长为150秒、分辨率可达1080P、视角可以实现11V,是行业首个同时完成上述指标的智驾世界模型。此外,特斯拉、英伟达、Wayve、百度等公司也已率先布局了世界模型的前瞻研发应用,支持部分算法上车。

3. 舱驾一体趋势明显,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性能不断升级

2024年10月22日,高通正式发布了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它包括两款车载智能计算产品,即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两款车规级产品直接都用上了高通自研的Oryon CPU以及其它最新的自研技术模块。与前代产品相比,上述两款产品不仅性能迎来成倍增长,车企还可以选择在同一SoC上无缝运行数字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除高通外,国内外众多厂商也均积极布局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的量产落地。如Mobileye、地平线、华为、英伟达等。以地平线为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计算架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还在提高智能高效性同时,减少了因软硬件适配问题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性能损耗。

4. 车企加速布局智能底盘,引领汽车新时代

2024年,汽车底盘技术迎来革命性变革,多家车企发布的创新底盘技术。4月,比亚迪正式发布云辇-Z车身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高度集成化的悬浮电机替代传统的液压减振器,实现了Z向调节速度和精度的革命性突破。吉利汽车则推出了全新AI数字底盘,该底盘反应速度极快,可实现极限反应下的"自动控车避险",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此外,蔚来、奇瑞、华为和理想等车企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底盘或数字底盘技术,如"SkyRide天行底盘"、"云台智能底盘2.0"、"魔毯2.0"、"途灵智能底盘"等,这些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还进一步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5. 打破国外垄断,国内碳化硅材料制备技术取得多项新进展

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被称为"未来电子产业的基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2024年9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历经四年自主研发,成功突破了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这一成果打破了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的性能"天花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极大改善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同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成功攻克了6-8英寸蓝宝石基氮化镓高压电力电子器件的外延、设计、制造和可靠性等系列难题,并基于低翘曲超薄外延高质量双层钝化等创新方法,实现了1200V和1700V高性能氮化镓HEMT中试产品的开发。此外,在碳化硅衬底技术方面,我国已实现了6英寸量产,与此同时,8英寸的研发也已完成。这为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 内燃机热效率接连突破,混动续航大步迈入2000+时代

2024年,国产混动车型内燃机热效率频繁突破,多款混动车型综合续航里程均突破了2000公里。2024年5月,比亚迪正式发布第五代DM技术,其插混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首次突破了46%,单车综合续航里程更是突破2100km,展现出了极高的燃油经济性;而除了比亚迪外,其他主流车企也均在内燃机热效率方面先后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东风汽车3月发布的马赫电混技术、吉利汽车的10月发布的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奇瑞汽车12月发布的鲲鹏超能混动C-DM 5.0系统以及长安蓝鲸动力中的超级增程技术等,均展现了高能效的特点。

7. 多合一电驱总成集中量产上车,国产厂商纷纷"卷"转速

在上述国产汽车厂商忙着"卷"发动机热效率的时候,我国新能源领域亦得到蓬勃发展。2024年,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聚焦于电驱总成转速提升,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角逐。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华为意外脱颖而出。其发布的DriveONE"七合一"电驱系统,最高转速高达25000rpm,一举打破了当时的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纪录。紧接着,在2024年8月,昊铂品牌的夸克电驱2.0也正式量产下线,并以量产电机98.5%的超高效率、13kW/kg的领先功率密度以及30000rpm的极致转速,一举夺得了三项全球第一。此外,一汽、小米、比亚迪、极氪等车企也均在高效率高密度电驱动总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发布多款"拳头"产品。

8. 首颗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发布,填补行业空白

2024年11月,东风汽车发布了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的高性能MCU(微控制单元)芯片DF30,该芯片基于自主开源RISC-V多核架构,国内40nm车规工艺开发,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D(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中的最高等级),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车规级芯片领域的空白。与此同时,2024年其他中国车企也在自研芯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蔚来汽车成功流片了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这款芯片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是业界首先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小鹏汽车则发布了首颗自研AI芯片——小鹏图灵,该芯片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能够支持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高科技功能;吉利新一代智能驾驶芯片AD1000也已在亿咖通科技日上亮相。这款芯片在性能上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此外,理想汽车也在加快自主研发智能驾驶SoC芯片的步伐。

9. 电池技术革新不断,新能源汽车未来可期

2024年10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能够在纯电模式下实现400公里以上续航并具备4C快充功能的增混电池——"骁遥"。据介绍,该电池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该电池使用了钠离子电池技术以增强抗寒能力,支持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放电和充电。在400公里续航配置下,该电池能在10分钟内快速补能超过280公里。目前"骁遥"电池已经在理想、深蓝、阿维塔、哪吒、长安启源等多个品牌的车型上落地。另外,2024年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在国内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例如孚能科技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经推出了三代产品,并均取得了有序推进。根据目前主流电池厂商进度来看,全固态电池最快有望在2026年实现量产应用。

10. 智能时代,车载灯光也能玩出新花样

2024年,车载灯光已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成为了汽车智能化、个性化、情感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以享界S9搭载的HUAWEI xPixel智能投影车灯模组为例,该灯组不仅拥有出色的照明效果,还能够投射出与车辆宽度相符的光毯,提醒对向来车。同时,在没有斑马线的路段,它还可以投射出礼让行人的标志,提示行人可以安全过马路。广汽传祺则是运用AI技术将灯组玩出新花样,以传祺S7为例,其灯组内部拥有2248颗智慧灯珠,在保证照明和行车安全的基础上,还可以预设至少8种情绪灯语,用户能根据自身喜好增加新的表情包,以传情达意。此外,蔚来旗下firefly萤火虫品牌首款车型也在车载灯光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车辆将采用最新的激光光源技术,具备超高亮度和更长的照射距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