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的振兴新路
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的振兴新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实施。这一政策不仅对城市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更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学生占比高达62.5%,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意外的收获:双减政策下的农村教育新气象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变化。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农村学校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作业难题,还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完成度显著提升
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和交通限制,参与校外培训的人数不多。政策实施后,农村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一般在下午放学后延长1.5-2小时,分为两节课,一节课用于学生写作业,一节课用于开展社团活动。这种安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质量,还让教师有机会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有助于避免因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而产生或强化厌学情绪。
社团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为推动“双减”政策,广泛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包括篮球、足球、唱歌、绘画、舞蹈、手工等等。一些学校还开展了一些特色兴趣活动,如军号、鼓队、花样跳绳、竹竿舞。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都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开展,使得孩子们消逝的童年又得以回归。与同辈群体交流和玩耍,让他们身心愉悦。
此外,这些活动也缓解了乡村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当学校开展了社团活动,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减少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和喜爱。
家长普遍支持
乡村家长们对“双减”政策后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十分支持。尽管学校会收取少量的费用,家长们也没有怨言,有的学校今天说要收费,当晚就可以收齐。这种态度与城市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城市家长往往因升学压力而对“双减”政策持保留态度。
面临的挑战: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尽管“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农村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师资力量短缺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据统计,全国普通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7.9%,其中城市小学99.3%,农村小学97.1%,城乡差距2.2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88.6%,城市初中93.8%,农村初中85.4%,城乡相差8.3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普遍短缺。
教师负担加重
“双减”政策实施后,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显著增加。教师们需要承担学科教学以外的课后服务,客观上让一些教师做了更多低效或无效付出,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却花费更多的时间,按单位时间计算,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出现下降的现象,未能实现真正的提质增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82%的老师认为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不能跟上学习进度。双减政策后,课后辅导班减少,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学习态度与思维能力培养上仍与城镇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还未对教育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学业负担仍然存在。
家长监管能力有限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偏低,同时大部分家长需要外出务工或者做农活,对于监管孩子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家长学历程度分布,可见大部分家长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占比高达75%,此外根据家长是否有足够时间监管孩子学习情况可知,大多数家长难以安排充足时间来监管孩子学习。
未来展望:农村教育的振兴之路
面对上述挑战,农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加大教育投入
虽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培养乡村教师队伍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步明显,但城乡教师差距依然存在。2020年对全国31个省份21278名教师调查显示,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乡村为22.2%,镇区为占21.3%,城区为16.1%,乡村高出城区6.1个百分点,呈现出年轻化的走势。尽管如此,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数据显示,55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乡村同样高出城区5.5个百分点。更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全国省域内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并不均衡,在一些未实施“特岗计划”的县,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比不足10%,而55岁以上老龄教师占比却高达33.8%,最高的超过50%。
对此,专家建议要深耕定向培养计划,打造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在众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中,定向计划的留任率和教好率是最高的,但是定向计划教师占比有待提高。他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重点师范院校定向计划招生的比例。
创新教育模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部门要对乡村校长教师赋权增能,高等院校要全面加强对乡村学校的专业支持,唤醒乡村教育主体的变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最好的乡村教育一定是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的,最好的乡村学习一定是在熟悉的社区和生态环境中完成的。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学校在政策实施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但也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师负担加重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在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