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长途自驾游必检清单:从车辆检查到安全驾驶全攻略
冬季长途自驾游必检清单:从车辆检查到安全驾驶全攻略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自驾游爱好者已经开始规划他们的冰雪之旅。然而,在享受冰雪世界带来的乐趣之前,确保爱车处于最佳状态是安全出行的关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冬季长途自驾游前必须进行的车辆检查项目,以及一些实用的驾驶建议。
车辆检查清单
轮胎检查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检查时需关注以下几点:
- 胎压:使用胎压计检测每个轮胎的胎压,并根据车辆说明书或胎壁标识的建议胎压进行调整。冬季建议将胎压保持在2.2-2.5bar之间,略低于夏季标准。
- 胎纹深度:使用硬币或专用工具测量胎纹深度,确保不低于1.6mm,这是法定最低标准。建议保持在3mm以上以确保良好的抓地力。
- 轮胎状况:仔细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异物嵌入、鼓包或裂纹。如有异常,应立即更换轮胎。
- 备胎:检查备胎胎压是否充足,确认备胎状况良好。
液体及油品检查
- 机油:使用机油尺检测机油油位,确保在上下刻度之间。观察机油颜色和状态,如果机油颜色变黑或浑浊,需要及时更换。
- 防冻液:检查防冻液液位和浓度,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作。建议选择冰点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以上的防冻液。
- 刹车油:检查刹车油液位是否充足,观察刹车油颜色和状态。刹车油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不足或变质的刹车油将大大降低刹车效能。
- 电瓶:检查电瓶电压、电极清洁度。如果电瓶已使用超过3年,建议进行性能检测。
其他重要检查项目
- 刹车系统:检查刹车片厚度,一般剩余厚度低于3mm就需要更换。同时检查刹车油管路有无漏油现象。
- 灯光系统:检查所有灯光(包括头灯、尾灯、刹车灯、转向灯、雾灯等)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夜间的行车安全。
- 雨刷器:检查雨刷片的磨损程度和清洁度,确保雨天行车视线清晰。
- 底盘:检查底盘是否有松动、损坏或漏油等情况,特别注意方向机、悬挂系统等部位。
冬季驾驶特殊注意事项
暖风系统
暖风系统在冬季尤为重要。试用暖风系统,确保出风口有热风,风机运转无异响,风管通畅。如果发现暖风水管中防冻液长期不流动导致循环管路堵塞,应及时到4S店检查维修。
防冻液
冬天一定要使用防冻液,尤其在北方地区,大部分时间气温低于零度。如果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是普通的水,容易结成冰,不利于汽车启动,也几乎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据统计,冷却系统故障是导致发动机故障的头号杀手,更是占到发动机故障总数的60%左右!所以在冬天使用防冻液能有效地遏制冷却系统结冰事件的发生。所以进入冬季千万不要忘记检查一下防冻液。一般来讲,建议防冻液是每两年一换。不过如果您曾经有过在防冻液中加入过普通水的行为,那么防冻液更换周期应提早,更换时注意防冻液的颜色,颜色不同不能混加。
热车
点火着车后在原地稍作等待(等待的时间取决于转速下降后相对稳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例如车辆刚着车时转速在2000转以上,约30秒~1分钟以后,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下降到约1200转(但此时还没降到正常怠速800~1000转),且已基本稳定无明显波动,车身也没有明显的抖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挂档起步了。转速保持在2000转以内慢速行驶(在不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待水温达到将近60℃以上(一般车水温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就可以正常行驶了。
喷水系统
即便雨刮喷水系统在冬季的使用量会明显减少,但也不能忽视,尤其在北方地区。和防冻液相同,虽然在夏季能用清水和清涤水代替,但在冬季,这些替代品就有可能会结冰,所以冬季里不可使用。在冬季零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应更换抗冻的冬季玻璃水,达到降低冰点、抗冻的目的。
全车灯光检查
冬季应对全车车灯的工作状态应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变黑的灯泡应尽早换掉。雾灯、刹车灯、转向灯更要自己查看工作状态。冬季清晨雾天能见度低,追尾事故特别多,所以如雾灯、高位刹车灯工作是否正常,也是冬季行车安全的保障。
供电系统
这里主要说说电瓶。电瓶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环境下蓄电池电容量比常温时的电容量低得多。虽然现在的电瓶都是免维护,不用再去补充电瓶的电解液,调节电解液的比重。但是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也应清洁电瓶的接线柱,并涂上专用油脂加以保护,保证启动可靠,延长电瓶寿命。如果车辆在露天或车库停放数周不用,应拆下电瓶存放在较为温暖的房间内,以防电瓶损坏。
轮胎
橡胶会因气温的降低而变得硬且相对变脆,磨擦系数会降低。冬季里,轮胎气压不可太高,但是更不可过低。外部气温低,轮胎气压过低,软胎严重可加速老化。冬季要经常清理胎纹内夹杂物,尽量避免使用补过一次以上的轮胎,更换掉磨损较大和不同品牌不同花纹的轮胎。轮胎内外磨损大不相同,为保证安全减少磨损,应定期给轮胎做四轮动平衡,更换轮胎位置。
挡风玻璃
挡风玻璃保持清晰是安全行车的基本条件。冬季应定期擦洗雨刮器,雪天确保可刮净风挡。有条件的话可换防冻型风挡玻璃,以免冬季结冰。另外,玻璃水中可加些风挡除冰剂。风挡结冰时,将玻璃水喷上,冰即可融化,不像普通的玻璃水,结冰时越喷越麻烦。另外,玻璃水中可加些风挡除冰剂。风挡结冰时,将玻璃水喷上,冰即可融化,不像普通的玻璃水,结冰时越喷越麻烦。
后窗玻璃除雾线路的作用很大,在雨天或雪天行车使,后窗玻璃除雾线路能迅速地清除雾气或冰水,从而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后方视野。在保养时,应该顺着印刷线路的走向擦拭车窗玻璃,即横向擦拭,如果上下擦拭,容易把电阻丝擦断。如果需要查看除雾线是否起作用,可以打开后窗除雾开关,看能否把后窗上的雾气清除掉,如果不能清除,应该先检查后窗除雾线路的保险丝是否完好,如果保险丝正常,再检查后窗玻璃上的印刷电路有没有断线,如果有断线,应进行维修,
底盘
由于大雪天汽较多,有时为了尽快融化冰雪,扫雪车往往会在路面撒下大量盐加速冰雪融化。而这样路面就相当于一层酸性液体路面,汽车行驶在冰雪路面上,飞驰的轮胎很明显会把含盐分很高的雪水甩到汽车底盘上,而不做底盘保护的话容易导致底盘腐蚀生锈。所以,在入冬前您最好花点时间,为底盘做好防锈护理。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爱车。也可以延长爱车的使用寿命。
进气系统
进入寒冷的冬季时节可能会经常出现车子无法启动的情况。除了可能是冷却系统和电瓶电量不够的原因导致外,绝大部分的原因则是由于节气门、进气道等积炭过多造成的。节气门积炭过多本身就很容易造成无法点火的现象,夏季时节气门积炭可能不会影响发动机启动,但是到了冬季因为用车环境温度更低,汽油挥发受到影响,同等装况下汽油点火能力相对较弱,发动机便可能点火失败,或者需要多次点火。所以建议车主在冬季的时候清洁发动机节气门积炭,一般状况下,小编建议每间隔两万公里左右清洁节气门体同时检查火花塞,能很好预防发动机不着火的情况发生。
润滑系统
众所周知机油具有润滑、冷却、清洁三大功能,机油的正常流动是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重要介质。不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由发动机机油的黏度、流动性有关。而机油的黏度又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冬季更换机油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黏度,不同黏度级别适用于不同环境温度,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造成汽车发动机启动困难,甚至无法启动等问题。不合适的机油会增加发动机的工作阻力,加剧机械零件的磨损和油耗的增加。正确的选择发动机机油,无疑会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雨刮器
冬天早上开车上班常常会发现车窗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雾气或者冰霜,甚至有时候刮雨器被冻在玻璃上,这时千万不要强行打开雨刮,不仅毁坏雨刮,同时也有损玻璃,也千万不要用热水直接冲洗玻璃,这样很容易使车窗爆裂、雨刮变形!
这时,可以先启动发动机,打开暖风除雾模式吹前风挡,一段时间后玻璃上雾气消失,雨刮自然就分离了。如果嫌慢,平时应该在雨刮器喷水壶需加注防冻玻璃水,必要时可以将雨刮支起来,同时使用专门的防雾剂,在玻璃内侧均匀涂抹,一次可以防止起雾四五天左右。对于后车窗玻璃除雾,则可以开启车上的后风挡电阻丝除雾,这个功能也是大多数车辆的标准配置,具体使用方法很简单,大多数车辆只要在中控面板上找到这个按钮并按下就可以了,平时要注意多检查。
选择合适位置停车
冬季天气恶劣,大风天气、雨雪天气总是很突然,为保证您的爱车不被临时的天气变化所损害,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停车位。
安全驾驶建议
雪地驾驶准备
如果目的地有积雪,建议提前准备以下装备:
- 雪胎:雪胎表面特别加入许多细小而具有一定深度的波浪型沟缝,能提升在雪地及冻结路面上的防滑能力。相比雪链,雪胎使用更便捷,且性能已大幅提升。
- 小型雪铲:用于清除车顶及挡风玻璃上的积雪,便于快速清理且不占空间。
- 太阳镜:雪地反射强烈,佩戴太阳镜能保持良好视线。
- 充电宝/过江龙:寒冷天气会加速汽车电瓶耗电,建议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 胶地毯:在雪地打滑时可增加摩擦力,帮助车辆脱困。
雪地驾驶技巧
- 速度:应将车速降低至时速50km/h以下,并时刻留意路面情况。
- 刹车:与前车保持更长距离,避免猛踩刹车。听到“咯、咯”声表示车辆已失去制动力,此时应多次轻踩刹车。
- 加速:应循序渐进,避免因猛烈加速导致轮胎打滑。
- 行驶路线:尽量选择主干道行驶,避免积雪过厚的小路。跟随路面上的轮胎痕迹行驶,同时避免碾压路边积雪。
总结
冬季长途自驾游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全面的车辆检查和合理的驾驶准备,可以有效降低旅途中的风险,确保行车安全。建议在出发前至少一周进行检查,并预留时间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同时,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应急准备,才能让您的冬季自驾之旅更加安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