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村居融合”改革解锁基层治理“新路径”
金昌市金川区:“村居融合”改革解锁基层治理“新路径”
图1: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摄
“过去办件事得跑到10公里外的镇里去,骑自行车都得半小时;‘村居融合’改革后,步行三五分钟到家门口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就能把事办了。”近日,记者在金昌市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采访时,居民王翠荣聊起“村居融合”改革的好处时说,“改革后不仅办事方便,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
王翠荣原是金川区宁远堡镇高崖子村二社的村民。近些年,随着城乡融合的推进,她所在的高崖子村辖区范围已完全纳入了金昌城市规划区,村民们也全部搬上了楼房。
图2:同步推进村(社区)组织机构融合。
2018年,金川区成立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将高崖子村区域全部纳入辖区范围之内。
社区成立后,同一个小区,有村和社区两套机构在管理,有村和社区两班人员在服务,落实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民生保障政策,这为社区管理带来了新课题。
“人住在社区,户口在村里,村委会与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相距不到100米。”高崖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学年说,村民们的大小事,刚开始村里和社区都管,后来发现服务功能重叠。
不合适怎么办?改呗。
图3:村民参加社区组织的达人秀选拔赛。
2022年起,金川区按照“五融合三不变”工作思路,在高崖子村和天源里社区先行试点推行“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城乡融合推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现在,我家户口本上有两个地址呢。”王翠荣说,“改革后,我们的户口都是‘双登记’,户籍本上有我原来高崖子村的住址,也有现在城市社区的住址。”
“这有啥好处呢?”记者问。
“好处可太多了,办事不用到处跑了,服务更到位了,孩子上学、家人看病方便了,村里低保户的低保费涨了,我们活动也有场地了……”心直口快的王翠荣说,“我现在有村民和居民两重身份呢,这样既能保留我原来在村里的各种利益,集体经济分红、惠农补贴一分不少,又有资格享受城市低保、公租房、廉租房和应聘公益性岗位等居民政策,好得很哩。”
性格开朗的王翠荣热爱文艺,跳舞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以前村里没场地,我们排练舞蹈,只能在小广场练练,冬天冷得很。现在,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改成了居民活动室,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舞蹈厅照跳舞了,着实是一种享受。”她开心地说。
“‘村居融合’前,由于村和社区互不隶属,各类功能室和阵地都是重复设置。‘村居融合’后,按照群众意愿,将村和社区的阵地整合重新规划,原来的天源里社区阵地设置为以居民办事为主、活动为辅的主阵地,村委会阵地设置为完全供居民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居民活动空间由原来的658平方米增加到2045平方米,活动阵地也由8个增加到了18个,功能室设置更加丰富,利用率大幅提高。”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积松介绍说,“村居融合”改革后,天源里社区和高崖子村实现组织机构、户籍管理、阵地建设、公共服务、基层治理融合一体,同时坚持做到“三不变”:村级建制保持不变,涉农政策保持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确保村民利益最大化。
图4:“村居融合”后,社区和村委会联合召开协商议事会。
当记者问到“村居融合”的成效时,张积松感慨地说:“融合后,理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框架和工作体系,不仅基层治理融合一体,做到事合、人合、心合,也使村组织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村企联建、党支部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会服务业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都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们的试点经验已开始在周边村社推广。”
本文原文来自金川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