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以“梁”为国号的朝代及政权
中国历史上以“梁”为国号的朝代及政权
中国历史上以“梁”为国号的朝代及政权主要有:春秋时期的赢姓诸侯国梁国、春秋时期的姬姓诸侯国梁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后梁。此外还有割据政权以“梁”为国号:隋末唐初梁师都建立的政权、五代十国时期李从益傀儡政权、隋唐之际萧铣建立的割据政权、隋唐之际沈法兴建立的割据政权。
春秋时期赢姓诸侯国·梁国
梁国的始封君是嬴康(字伯侃,秦仲少子,其兄为秦庄公嬴祺)。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封秦仲(嬴仲)的少子嬴康(前832年-前756年)于夏阳梁山(陕西韩城芝川镇附近),建立了梁国,史称东梁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册封为嬴康为伯爵,建立少梁国(今陕西韩城一带)。公元前640年,秦穆公二十年,秦穆公率大军灭亡了少梁国。
从周平王(前770年)再次赐封嬴康少梁伯爵位算起,至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灭梁国,历时130年。
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梁国
姬姓梁国地点是在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以梁为姓。始封之君为周平王的儿子姬唐。
南北朝·南朝梁
南朝梁(502年-557年 ),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公元520年南北朝形势图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
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南北朝·西梁
西梁(555年-587年),又称为后梁,为中国在南北朝时代出现的国家。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萧詧(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联合西魏攻破江陵,杀梁元帝。王僧辩、陈霸先、王琳等南方实力派蠢蠢欲动,给西魏造成极大压力。为了巩固战争成果,维持在南方新征服地区的利益,西魏扶持萧詧于“江陵一州之地”称帝立国,史称“后梁”。
西梁位置图
后梁虽以萧梁正统自居,其国文物典制“亦依梁氏之旧”,然实已沦为北朝附庸。后梁先后称藩于西魏、北周和隋朝,直到隋开皇七年(587年)为杨坚所废,其历3帝,33载,几乎与陈朝相始终。
五代十国·后梁
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后梁先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迁都洛阳。
梁太祖朱晃原为黄巢部将,助黄巢攻占两京,后因黄巢将败,投降唐朝,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镇守汴州(今河南开封),于文德元年(888年)灭强敌秦宗权,占据中原,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于天祐元年(904年)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后弑杀唐昭宗,控制中央。最终于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受唐哀帝禅让而即位,建立后梁。
朱晃最后在乾化二年(912年)六月被次子朱友珪所杀,朱友珪随即又被弟弟朱友贞推翻,后梁经此内乱日趋没落,最终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亡于宿敌唐庄宗李存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