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麻醉视角丨羟丁酸钠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麻醉视角丨羟丁酸钠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kpfans.com/article/zWQbwkxw5o.html

羟丁酸钠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理学机制的静脉麻醉药,通过激活GABAB受体及直接作用于GHB受体发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它在临床麻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麻醉慢诱导的患者以及区域阻滞麻醉中的辅助镇静。

羟丁酸钠的特点与优势

羟丁酸钠的主要特点是起效慢、苏醒时间长,这虽然限制了其在需要快速控制麻醉深度的场景中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优势。羟丁酸钠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这使得它在某些特定手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羟丁酸钠的临床应用

羟丁酸钠在临床麻醉中有多种应用方式:

  1. 麻醉慢诱导:适用于需要缓慢建立麻醉状态的患者。
  2. 基础麻醉+局麻/区域阻滞:可以作为复合麻醉的一部分使用。
  3.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初次置管成功率并降低术中不良反应。
  4.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特别适合脑外科手术中需要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
  5. 烧伤患者复合麻醉:在清创和换药等手术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药理学机制

羟丁酸钠通过激活GABAB受体及直接作用于GHB受体发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它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海马、皮层、丘脑和杏仁核等区域。羟丁酸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作用于突触外的GABA受体,还能抑制蓝斑神经元,增加自身抑制的阈值。

药代动力学特点

羟丁酸钠在体内代谢迅速,80%-90%通过氨基转换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10%-20%在4-6小时内随尿排出。静脉注射后10-15分钟开始显效,45分钟达到最大中枢作用,60分钟后血中浓度开始下降,作用持续约2小时。

与其他麻醉药的比较

羟丁酸钠与芬太尼、丙泊酚等药物的复合应用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 复合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 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可以提高初次置管成功率并降低术中不良反应。
  • 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可以提供完善的镇静,延长气管导管耐受时间,对生命体征的干扰轻微。

适用范围

羟丁酸钠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各类手术,作为麻醉镇静药用于需要麻醉慢诱导的患者;用于区域阻滞麻醉中辅助镇静;用于麻醉维持时,复合其他麻醉镇静药。

总结

羟丁酸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药理学机制的静脉麻醉药,在临床麻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静效果好等特点,使其在特定手术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羟丁酸钠起效慢、苏醒时间长的特性也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在使用羟丁酸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麻醉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