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档案里追寻跨越时空的友谊
在历史档案里追寻跨越时空的友谊
近日,一则关于"来中国学过飞行的古巴老爷爷"的故事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这位古巴老人曾在中国学习飞行,对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令无数网友动容。空军档案馆的相关资料为我们揭示了这段跨越时空的友谊。
事情起源于前不久,有网友在古巴旅行时偶遇一位当地老人。老人告诉网友,自己曾是赴中国学习的飞行员,并展示了自己的证书。分别时,老人还询问网友从古巴首都哈瓦那到北京的机票需要多少钱。老人对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令无数网友动容。
在空军档案馆里,我们找到了更多古巴学员们留下的印记。档案显示,20世纪60年代,一批古巴飞行员和技术人员曾在空军原第十二航校(以下简称“十二航校”)接受培训。当时,航校党委提出全校同志必须本着严格要求、讲求方法,搞好团结、保证安全的精神,以国际主义的精神搞好古巴学员的训练。
教员们在教授飞行技术的同时,通过上课、讲故事、放幻灯、看电影和干部的“实际身教”等方式,向古巴学员们传递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学员们当时反馈说,看电影学习印象深,但对中国教员给他们查铺盖被、缝缝补补更加念念不忘。
而在生活上,古巴学员们也受到了细致的关照。“留学生远离祖国,到我们这里学习,生活习惯不同,气候不同,要使他们生活上感到温暖舒适。”档案中简短的文字记录下了中方教职员工在古巴学员生活上花的心思。中方当时主动与古巴学员代表研究调剂伙食花样,征求学员意见,向学员请教古巴的传统烹饪方法。过年过节时,还为学员们准备了他们传统的、喜爱的煮黑豆、烤整猪、玉米面糕等古巴传统美食。
教员与学员既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又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深厚的友谊也让学员们更加信赖教员,愿意向教员说心里话,这也帮助学员们更快掌握了飞行技术。中古两国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也让培训变得更加顺利。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思想动员比较成熟,准备工作充分,该校的古巴飞行学员们提前半个月就完成了初教机的训练,为高级机种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翻看档案,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和古巴两群年轻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仿佛重现在我们眼前。感谢相关博主和网友提供宝贵信息,帮助我们找到这些尘封档案中的当事人。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