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管称赞时别急着谦虚否认,教你「这样说」更加分
被主管称赞时别急着谦虚否认,教你「这样说」更加分
peepo//Getty Images
谦虚是美德,但是过度的谦虚反倒会让对方难堪!我们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到底该怎么沟通才能拥有好人缘呢?让我们从学会接受赞美开始!
面对赞美,只会在傻笑?
Filip_Krstic//Getty Images
“今天的衬衫很好看耶!”、“你真不愧是营销部门的!”听到这样的赞美时,为了表示谦虚,你是否会用“没有啦、没这回事”、“没什么大不了”或尴尬的傻笑来回应?事实上,改用“谢谢”或其他能表达感谢之意的话,大方接受对方的赞美,会更好哦!
急忙否认,是拒绝对方的好意
fizkes//Getty Images
“谦逊”这项特质已经深植于亚洲文化当中。无论被谁赞美,心里再怎么高兴,为了表示谦虚,我们经常会回答“没什么大不了”或“没有啦”。例如:在同学会上看到久未见面的朋友,对方直率地赞美说:“哇!你都还没变耶!”你却用“哎呀,没这回事啦!”回应。事实上,否定对方,会产生一种“不领情”、“拒绝对方好意”的感觉。
“真的吗?听到你这么说真是开心!”改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不仅接受对方的赞美,还顺势表达出自己的感谢,兼顾客观情绪,如此,双方都会开心。换言之,必须拿捏好谦虚的尺度,过犹不及是不好的。
此外,谈话中如果以“没这回事”否定对方的赞美,不仅让对方的好意扑了空,对话也会因此无法延续。例如:
朋友:“今天这件衬衫,你穿起来真的很好看耶!”
你:“没有啦!这个只是便宜货。”
这样回答的话,这段对话就会在此中断了,无法继续下去,造成尴尬的局面。相反的,如果回答:“谢谢,这是店员帮我选的。”会发生什么事呢?对方可能会接着说:“真的吗?是哪一家店?”、“店员是怎样的人啊?”、“我下次也想逛逛这家店。”、“这家店的店员品味很好哦,我的裙子也是他一起推荐的。”如此一来,话题就能扩展开来,和对方一直聊下去。
换言之,接受对方的赞美之后,接着以“其实这个啊……”、“我也很喜欢呢”等,针对对方赞美部分做更具体的说明,话题就能轻松展开。记得,以赞美为契机,想办法让话题在一来一往间延展下去,渐渐地就能掌握聊天的技巧。如果回答前能先考虑到对方可能会有的反应,就会给对方一种“跟这个人说话很自在”的好感。
适时补充关键句,好感度瞬间倍增
urbazon//Getty Images
在职场上,被前辈赞美“能达到○○业绩真是厉害!”时,如果回答“没有啦,没这么厉害”、“我还差得远”,不仅否定对方的赞美,还可能造成其他同事的反感。过分谦虚是不必要的。下次被赞美时,请试着改用“感激不尽,听到您这么说真的很高兴,我会继续努力。”回答,你在对方心中的好感度,一定会上升。
如果对方是客户或主管,可以用更正式的语句回答,例如“您过奖了,真是不敢当!”。“真是不敢当”的力道比“真是不好意思”强,适合用在赞美明显超过自身成就的时候。另外,“我的荣幸”或“托大家的福”也都能表现出对谈话者的更多尊重。
此外,被客户或主管赞美时,除了表示感谢,还要观察对方的话中是否另有含义;若有,适时补充一句关键句,会让人留下“很有能力”的印象。
例如,主管赞美“这次的企划做得相当不错”,其实有“之后也请继续保持”的鼓励含义在里面。因此,回应这种赞美的最佳方式:首先,讲一句感谢的话接受赞美,接着说“都是因为部长指导有方!”借此向对方表达尊重之意。或是,对给予赞美的主管表示:“我能做到这样,都是因为您指导得太棒了”,这也是很好的赞美回礼。最后再补上“从今以后也会继续努力”,展示自我抱负。如此,对方知道“想法已经传达”,也会非常高高兴。
接受赞美时,必须先想清楚:“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或“需要加强的部分有哪些”。若能考虑到以上几点,就能适当地回应对方的赞美,甚至获得工作伙伴的认同,让赞美不会流于形式,而是达成另一种谈话的目的。
被称赞时不要过分谦虚
Westend61//Getty Images
“这个啊,没什么大不了!”
让对方的真心赞美扑了空;过分谦虚是在否定对方的心意。
“感激不尽!承蒙您的指导,我继续续努力!”
用一句感谢的话接受赞美,接着展现自我抱负和决心,对方不仅会很高兴,也会对你留下好印象。
察觉话语中的“心意”并道谢
MoMo Productions//Getty Images
“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听到前辈或主管这么说,而你没有特别的疑问,你会回答“好的,我没有问题”吗?这种回应很可能会让对方解读成“我已经有完全懂了”、“没什么问题需要问你”,进而对方心中留下“骄傲”、“自负”的形象。
即便没有需求,也要说谢谢
Westend61//Getty Images
如果对方为你着想而付出行动,就算没有需要,也要礼貌地表示感谢。例如,你缺席一场会议,同事帮你拿了会议资料,问你:“这里有会议资料,需要吗?”如果需要资料,回答“谢谢你,我很需要这这份资料”,再自然也不过。然而,不需要的话,该怎样回答呢?
当然,如果只考虑资料的“有无”或“需不需要”,类似“刚才部长已经拿给我了”等方式回答,无伤大雅;但如此一来,“对方为你着想所做的行为”便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此地的重点,并不是“需不需要这这份资料”,而是对方“为你着想的心意”。因此,无论如何,都应以“让你操心了,真的非常感谢”向对方表达谢意。
当前辈说“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时,最适当的回答是:“谢谢,将来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再请教您了”。换言之,常把感谢说出口的人会比较讨人喜爱。
用英文来思考,一句“No, thank you”或许就能同时解决“不需要”和“感谢”之意。但在中文或日文中,感谢的部分都必须以附加的句子表达。
为此,遇到他人为你着想而做出提议,或者付出行动时,除了“需要与不需要”的回应之外,最重要的是回应那份心意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