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4/17/16295112_1128758364.shtml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对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他通过揭示语言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不稳定关系,颠覆了传统语言学中关于意义固定性的观念。本文将深入探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能指、差异性、语言学对立等,并分析其对现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基本概念

德里达用引号将“解构主义(Déconstructivisme)”括起来,以引起人们对能指本身的注意,并对其类型学意义表示谨慎。他指出,作者总是以某种方式解读自己的文本。但这种解释不会穷尽文本的所有可能含义。解构将证明这一点,即每一个所谓的整体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可以补充的。解构主义理论所处理的正是这种整体逻辑,任何有限总体的不完整性,任何总体对它必须排除的东西的依赖性,以便在它自己和它的外部之间建立一个清晰的边界,从而将它自己构成一个总体。

如果任何东西要构成一个个人身份,它必须将自己与其他一切区分开来,因此,在它希望成为一个绝对、独立的实体的同时,它必须完全依赖他人。这是由于能指的性质,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同一性都是由其他元素缺失的痕迹构成的。由于任何一个能指的意义都取决于它与其他能指的差异,并且由于有限的人无法理解无限的差异,因此有限的整体必须与能指的无限隔离,才能完全确定任何能指。然而,事实上,差异体系不可能如此容易地缝合,因为这总是取决于一个不是能指的时刻的定位:一个允许有限整体的边界被明确确立的文本外部(Une exterieur textuelle qui permet d’établir clairement les limites d’un ensemble fini)。然而,解构主义表明,任何所谓的存在时刻都必须从本质上取决于先前的象征差异的系统。

因此,解构确立了有限的能指整体是文本具有意义所必需的,但同时也是不可能的。一个能指的意义永远无法决定性地确立。

根据支配文本性的双重命令,解构承认为了形成有意义的文本而孤立有限的整体性的必要性,但它也暴露了有限的整体不可能完全控制其意义,因为它依赖于有限文本所嵌入的无限语境或一系列语境。

解构主义表明,有限的文本能够通过提及超越它的时刻,提及不是能指的东西,而是它之外的“意义”或“先验所指”,来相信自己的确定意义。这将是属于文本能指的所有引用的最后时刻,这些引用将停止,因为它本身不会再提及任何东西,而是将所有这些多重线索聚集在自己内部。它将完全存在并自我存在,不需要提及任何其他东西来实现其身份。这一时刻对自身的绝对存在,或对意识的存在,将标志着它对象征系统的绝对限制。

没有任何意义可以存在于意义之外。意义是一种即时自我存在的时刻,意识可以在不参考其他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简单地理解它,而意义是意义形成参考网络的一部分时所呈现的形式,并且仅因其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个性化。因此,意义是由表示它们的能指与同一结构中所有其他元素之间的差异来定义的。

这种意义系统的主要例子是语言。当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时,没有什么是直接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只根据自己来定义,而只有通过与其他事物区分才能个性化:"存在的适当性不再有位置,没有人在那里为任何人服务,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人们再也无法摆脱意义,人们再也无法阻止它,它被带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意义运动,标志的系统没有外部(La convenance de l’être n’a plus sa place, personne n’est là pour servir qui que ce soit, pas même lui - même, on ne peut plus se débarrasser du sens, on ne peut plus l’arrêter, il est entraîné dans un mouvement sans fin de sens, le système des signes n’a pas d’extérieur)。

解构主义表明,这种前语言意义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是对那些一直沉浸在语言中作为一个差异意义系统的人的追溯投影,而他们正是被困在这种无限性中,导致他们投射出超出其界限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可以在意识中立即获得,也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在以后的语言中表达,意义本身取决于我们所继承的能指。意义总是已经有了意义。也就是说,意义或存在不能被预设为任何事物的起源,而必须被解释。因此,德里达的写作追溯了意义本身的起源事件,而意义本身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确定的文本。

德里达希望解构这样一种观念,即象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不存在与存在之间的简单对立,或者是事物本身从未亲自存在的差异性与非差异性或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对立。

如果我们完全被困在语言中,看不到任何超越语言的东西,那么我们与文本外部的唯一关系可以通过超越的方法。因此,解构将揭露父亲的名字神话,尽管拉康自己也相信父亲的名字。这将表明,这种对能指真实起源的超越性访问只能将真实适用于语言。同时,某种超越性的方法是我们达到真实的唯一途径,但重要的是不要从能指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真实(正如以父亲的名字出现的那样),而是以一种不会超越意义的方式来理解。这种“准先验”是真实的痕迹,是能指存在的条件,每一个能指都是从真实中产生的。

语言学中的对立与解构

索绪尔传统中的语言学预设了一种对立。这是在场与缺席之间的对立。这是所有可能对立的矩阵,因为对立是由互斥定义的,一半的存在由另一半的不存在构成。对德里达来说,语言学在没有解释其起源的情况下预设了这种对立。在这方面,语言学是“元物理的”:"对立的形式和对立的结构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这里最终假设的是存在,与之相关的是不存在。正是这种充分和直接存在的预设,才是形而上学思想的特征"(Les formes opposées et les structures opposées sont métaphysiques en elles - mêmes. Ce qui est finalement supposé ici est l'existence, et ce qui lui est associé est l'absence. C'est ce présupposé d'existence suffisante et immédiate qui caractérise la pensée métaphysique.)。

语言学没有超越对其起源的反对而思考,这不是索绪尔语言学的某种理论缺陷,而是反映了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倾向。语言最终是由对立构成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由这种对立预设的东西构成的,即标记的存在和标记的不存在之间的区别。因此,当它被迫提及它所指的或它起源的东西时,它只能将其视为相反的东西。因此,它将真实理解为非象征性的东西。

根据形而上学一直预设的一个原则,赋予更多存在的东西必须先于赋予更少存在的东西,因此,差异能指被理解为源自更原始的真实。因此,起源是一个(自我)存在的时刻,它后来才因使用语言的必要性而与自身分离。德里达解构的幻觉是文本与非文本之间预设的对立。这种对立是语言的一个特征,因此,为了理解问题的结构和解构主义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理解语言的本质。

德里达从索绪尔那里接受了这样一个论点,即语言,以及更普遍的"符号秩序",与其他秩序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可微性。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包含了相互不同的完全存在的术语,除了这些差异之外,每一个术语都不包含任何内容。存在只是先前差异的结果,能指只有通过与同一系统中的所有其他标志物区分才能获得其身份。

对德里达来说,能指的可微性是索绪尔学说中最不可争论的发现之一。解构主义也许可以被详尽地描述为试图从这种见解中汲取最极端的后果。这最终意味着,整个差异体系是无限的,因此不能建立在任何存在的时刻,从而使每一个所谓的存在都服从于能指的可微性。任何与差异相关的东西都会自动与它所涉及的东西区分开来,因此它会被能指系统所消耗。由于能指不断地以这种方式吞噬它的边界,它只能延伸到无限。

语言和形而上学都认为真实与能指不同,与可微性不同,它是非微分的。据推测,在现实中,实体的身份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真实与象征相反。语言出现得较晚,其次,而且总是不足以通过表示它来服务于真实,这意味着向经验开放,使它变得明显、重要。正是这种真实与象征之间的对立被解构所割裂。

为了反驳这种概念的可能性,德里达证明了这种自我预设的自我认同结构需要与自身相同的东西与自身不同。如果一个人没有首先与自己分离,除非一个人最初的自我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他怎么能指代自己呢?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自己:存在"属于"自己,它被带离自己,又被带回来(L'être 'appartient' à lui - même, il est retiré de lui - même et ramené)。也就是说,在与自己完全相同之前,它与自己是不同的。由于在这种分化之前没有"自身",我们甚至不能说它首先与自身分化。它必须与另一个区别开来。与它的意图相反,现在以能指的方式与自身相关。这就是自反性的意义,"自我"的意义。任何假定存在的实体的"自身"中的"自我"的自反概念只是一种中介,是通过其他事物的迂回,因为自反循环离开"自身"以重新加入自身。如果存在必须被理解为直接的或无限的自我接近,那么差异总是存在本身固有的。差异是自同或同一性的起源,也是任何"先验所指"的起源基本的所指。

这就是为什么"恰当"的概念,即不间断和即时的自我存在,是解构的目标。必须证明,在其概念中的存在意味着差异,因此也意味着文本性,即直接意义本身是由能指的结构介导的。因此,能指之外存在的幻影只能是由能指创造的东西。

德里达通过这一系列的补充,宣布了一种必要性:一个无限链的必要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补充中介,这些中介产生了他们所推迟的事物的感觉,事物本身、即时存在和原始感知的幻影,即时性是派生出来的(La nécessité d'une chaîne infinie ajoute inévitablement des intermédiaires complémentaires qui produisent le sentiment des choses qu'ils retardent, les fantômes des choses elles - mêmes, des êtres immédiats et des perceptions primitives dont l'immédiateté est dérivée.)。解构主义表明,如果文本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被理解为一种对立,那么这种对立正是通过文本本身实现的。

将文本与非文本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对立必须源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因为只有在语言内部才能存在对立。因此,以这种方式理解这种关系,就是将其适用于对立的一半,并在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另一半,仅仅作为其倒置的"镜像"。这就是将语言思维(理性)描述为"推测性"或"镜面反射"的原因。解构主义正是希望保护这种绝对的他者不被语言和思想侵占。德里达自己的思想试图超越对立的结构,超越相对的他者,这意味着它试图超越形而上学或哲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反对形而上学,因为对立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与其他人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这意味着超越形而上学的步骤不能产生非形而上学的东西,相反,它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形而上学的,它必须以某种方式使用语言。它所达到的另类一定是语言固有的另类。解构主义总是与语言的"他者"密切相关。

对立的概念本身就预设了一个最低限度的语言概念。一个对立面是对立的,只要它只有在它的对立面不存在的时候才能存在。因此,在对立中,另一方的缺席必须标记为一方的存在。反对需要某种"标记",允许在场表示缺席,指代缺席。这个区别标记,区分存在的实体和不存在的实体,是存在中不存在的痕迹,而这种痕迹是我们知道属于经验语言的一种特征。反对是一种关系,这两半不是简单地对彼此漠不关心,而是通过相互排斥来定义的,一个是什么,另一个不是。如果一个对立的两半是由一半的存在来区分的,而另一半不是,那么为了构成自己,一半必须在其中刻下另一半的缺失。因此,在相同的地方不存在另一个必须标记在相同的位置。既然除了另一个的这种缺失之外,没有什么是相同的,那么这种缺失的标记将构成相同。同样的,现在的能指,除了没有所有其他可以用来代替它的能指之外,什么都不是。语言的另一个不是先验所指的完全存在,而是一个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关于真实的一切,因为很明显,我们只能接触到很少的真实,就像我们被困在一片无尽的能指森林中一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