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梁启超为何反对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这段旷世姻缘背后的曲折往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梁启超为何反对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这段旷世姻缘背后的曲折往事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I4ILDF905566PST.html

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建筑界的传奇夫妻,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梁启超这位开明的父亲,为何反对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事?这段感情又经历了哪些波折?

林徽因

林徽因回国之后,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结为秦晋之好。两个人花前月下,畅谈未来,感情越来越近。门当户对,性情相投,志趣一样,本应该尽早完婚。但却遭到梁启超的反对。那是为什么呢?

梁启超

梁启超是一位慈父,他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作为长子的梁思成,他更为器重。虽然他很满意这个儿媳妇,但他还是主张梁思成和林徽因应该先到美国深造,读完大学再订婚、结婚。如果过早订婚、结婚,对学业会有影响的。

梁启超的意见得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同意。

正当林徽因和梁思成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命运给他们两个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梁思成住院期间

那是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和梁思永兄弟俩因参加国耻纪念日活动,在半路被汽车撞倒。梁思成被压倒在摩托车下,不省人事。弟弟思永满身是血,跑回家求救。家人把思成背回家。梁启超守在思成身边,呼唤他快快醒来。过了好大一会儿,思成的手脚才会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父亲不要把这事告诉妈妈。医生来了,说没有生命危险,大家才放下心来。可是他骨折了,必须住院。

林徽因与梁思成

整个暑假林徽因都陪在梁思成身边。林徽因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梁思成。给梁思成带来报纸,带来他喜爱的画册,还带来一些思成爱吃的小零食。

腿和背受伤严重,很疼的。每当这时,林徽因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读诗,读小说,讲一些同学之间令人开心的事。

他们两个共同斟酌词句,翻译外国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译文发表在《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上。当时林徽因只有19岁。

两个人在医院亲昵的表现,被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看在眼里。她心存芥蒂。看不惯林徽因在梁思成面前的毫无忌惮。一个还没有订婚的女子怎么这么不成体统?

夫人的不满,梁启超没有在意,他很看好两个孩子。在住院期间,他给梁思成安排了学习计划。让他学习古文化知识。

没多久,梁思成出院。林徽因也从培华女校毕业,考取了赴美半官费留学的资格。

这一年,徐志摩、胡适发起创建了新月社。创办《新月》杂志。林徽因写的诗《笑》被选入《新月诗选》,从而拉开了写作的序幕。

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泰戈尔

1924年4月,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林徽因全程陪同,参加各种演讲活动。在泰戈尔生日那天,林徽因、徐志摩等文化界人士参加演出泰戈尔写的戏剧《齐德拉》表示庆祝。林徽因扮演的齐德拉这个角色很成功。5月,泰戈尔回国。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送行。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赴美手续办好。徐志摩送别。他觉得林徽因彻底离开他了,不禁泪流满面。

到了美国,梁思成学的是建筑学。林徽因因为不招女生而学的是美术专业。

到美国不久,思成的母亲去世了,她把生前的诸多不满告诉了女儿梁思顺。林徽因知道后,经常和梁思成闹别扭,故意疏远思成,折磨得梁思成瘦骨嶙峋。梁思成写信给大姐,希望他和林徽因的相处得到祝福。姐姐当然不能看着弟弟这么痛苦了,她对林徽因的态度有所转变。

雪上加霜的是,1925年12月,林徽因父亲林长民也与世长辞。这对林徽因是致命打击。当这个消息被证实是真的时候,林徽因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梁启超总是写信告诉梁思成多给林徽因安慰,林徽因的学费开始由梁启超一家负担。

林徽因遇到一个好公公,每当他们迷茫时,梁启超的信如及时雨到来,给他们两个人巨大的帮助。

林徽因学士照

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大学毕业。双双获得学位。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照

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经历了种种磨难,终成眷属。婚礼上,林徽因穿着亲手设计的服装,熠熠闪光。终于当新娘了,幸福洋溢在两个人的脸上。婚后按照父亲梁启超的安排游历欧洲。

欧洲是艺术的发源地,他们两个新婚燕尔,每走一处都透着甜蜜。林徽因重游欧洲,更加深了对欧洲艺术的了解和体会。此次旅行他们照了很多相片,掌握了很多关于建筑的资料,也买了很多关于建筑的书,为他们日后对建筑的贡献打下了基础。

当磨难降临的时候,他们两个没有逃避,患难与共,冲破各种阻力,成为人们羡慕的鸳鸯。在文坛上也留下一段传奇佳话。

事实证明,梁启超选的这个儿媳是对的,她不怕艰苦,和丈夫一起走南闯北,亲自考察古建筑,辅助丈夫,为祖国留下大量关于建筑方面的著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和丈夫一起进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和国徽的设计工作。即使在病榻上,她也不忘记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代女杰。

她的《人间四月天》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她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美丽而响亮,而更多的是因为贡献而闪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