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人体工程学“八相”理论剖析《哪吒之魔童闹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人体工程学“八相”理论剖析《哪吒之魔童闹海》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F2654B0511JKDM.html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动画巨作掀起了中国电影的高潮,无论是内容、特效还是票房都引发世界级的关注。这部众人皆知的大IP,堪称交叉学科应用与全息系统设计的典范,承载着中国智慧,如同一面旗帜,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未来,更是中国文化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激昂号角。

影片中,风火轮象征着中国速度,展现出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红缨枪寓意中国智慧,彰显着策略与果敢;混天绫蕴含天地传承,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延续;乾坤圈则从昔日伏羲构建文明,到如今我们开启新文明,见证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人体工程学的“八相”理论,为剖析《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角色设计提供了独特且深入的视角。该理论涵盖手相、面相、身相、痣相、骨相、色相、声相、书相,从多个维度审视角色,既能挖掘丰富信息,又能探寻改进方向。以哪吒这一角色为例,从相学理论角度细致审视其在身、形、貌等方面的设计,可发现诸多值得探讨之处。

面相与色相:情绪表达的冲突性

面相学中,五官形态与气色(色相)是洞察人物性格与健康状况的关键。《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哪吒的形象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却在传统相学视角下存在矛盾。部分人物刻画不够生动,性格特征与形象气质不够鲜明,呈现形式呆板,易产生负面效应。

  1. 眉目设计

哪吒倒竖的眉毛与锐利眼神,直观体现其叛逆愤怒。传统相学认为,“眉粗压目”易显性格偏激,情绪难控;“眼露凶光”暗示情绪易失控,处理问题易极端。此设计虽与前期“魔童”设定及后期“自我救赎”成长弧光相契合,增添戏剧性冲突,但过于强烈的负面面相特征,可能削弱观众对角色的深层共情,使观众在情感上与角色产生距离。

比如在电影中,哪吒面对村民误解排斥时,攻击性眉目表情反复出现,强化了愤怒情绪,却让观众难以走进其内心,感受被误解后的痛苦与渴望接纳的复杂情感。这如同现实中,一个总是以叛逆愤怒示人的孩子,旁人往往因外在表现忽略其内心脆弱。

  1. 气色失衡

影片中,哪吒面色常呈青灰或赤红,魔化时更明显。从传统中医理论对应来看,青色与肝脏相关,面色发青暗示肝郁气滞;红色代表心火,面色赤红表明心火过旺,身体阴阳失调。这种气色设计虽契合“魔童”设定,强化魔性,但长期单一呈现,会在观众潜意识引发不适,观影时产生压抑、不安情绪。多次展现魔化场景时,长时间的青灰或赤红面色,使观众视觉疲劳,心理压抑,且部分魔化剧情冗长拖沓,加深疲劳感,降低对影片好感度,如同陷入漫长噩梦,难以挣脱。

改进方向

为解决此问题,可在角色气色设计上微调。魔性释放关键时刻,面部局部泛红,随魔性增强红色蔓延;恢复平静回归理性时,肤色渐回自然。如哪吒与敖丙大战被魔性控制,面部从边缘泛红,战斗激烈则红色扩大至通红;战胜魔性,红色褪去恢复正常。这种色彩渐变能细腻暗示角色内心情绪冲突与心理转化,增强观众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身相与行相:动作设计的象征性局限

身相所涵盖的行、站、坐、卧等姿态,不仅是外在表现,更是人物生理与心理的映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动作设计充满张力,展现活泼勇敢,但存在不足。

  1. 行相单一性

哪吒行走步态以“疾行”与“爆发式跳跃”为主,突出果敢敏捷与风风火火性格,但缺乏细腻过渡动作。面对困惑犹豫时,没有踱步表现内心纠结思考;陷入沉思时,无静止姿态体现专注深沉。传统相学认为,“行如风”虽显果敢干练,但行走“无定势”,始终急促不稳定,易给人浮躁、不沉稳之感,使角色缺乏深度内涵。影片中哪吒得知身世真相后,若能通过缓慢踱步、低头沉思,展现内心困惑挣扎,将使角色形象更立体,而不是快速略过这一重要心理转变时刻。

  1. 站相失衡

哪吒常以单腿支撑或重心前倾姿势站立,强化“不安分”性格,展现活力叛逆。但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这种站姿长期保持会弱化角色稳定性。符合脊柱自然曲度的站姿才能保证身体平衡稳定,而哪吒的失衡站相,不仅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还易引发观众对角色“脆弱性”的联想,削弱角色可信度。在对峙场景中,这种站相让观众觉得他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如同根基不稳的高大建筑,让人怀疑其安全性。

改进方向

为丰富动作设计,增强层次感,可引入“动静结合”动作。魔性爆发时,动作夸张奔放,展现强大失控状态;人性觉醒回归理性时,加入传统武术沉稳步法,如太极步。太极步沉稳舒缓,每一步脚踏实地,能展现哪吒内心平静坚定与成长成熟。哪吒与敖丙冰上对决魔性渐起,动作大开大合、狂野有力;决定携手对抗天劫时,脚步沉稳采用太极步,一步一步坚定走向敖丙,展现内心平和坚定,使角色形象如激昂与舒缓交织的乐章般丰富立体。

声相与书相:符号系统的割裂

声相(声音特质)与书相(符号化表达)是角色塑造重要维度,从听觉与视觉构建完整角色形象。《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在声相和书相设计上与整体塑造存在不协调。

  1. 声相矛盾

哪吒嗓音高亢尖锐,传统声相学认为,“声如裂帛”意味着性格冲动、缺乏深思熟虑。且因缺乏低频共振,声音单薄,缺乏厚重感与权威感。与敖丙低沉磁性声线相比,哪吒声音虽符合年龄,展现活泼朝气,但情感表达丰富性受限,难以传达复杂深沉情感。声音很大程度决定角色气质,影响观众对人物理解。哪吒与父母谈心渴望被理解关爱时,高亢尖锐声音难以传递细腻深沉情感,观众难以真切感受其内心柔软痛苦,如同深情歌曲用激昂方式演唱,难以传达深情。

  1. 书相缺失

哪吒的符号系统如服饰纹样、法器设计多依赖现代视觉元素,虽具视觉冲击力,突出个性力量,但缺乏传统相学隐喻符号。这些符号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如在混天绫流动形态融入易经卦象,可通过卦象变化组合,深刻表达“命运抗争”主题,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智慧。

比如混天绫飘动时偶尔呈现“乾”卦符号,象征哪吒刚健不息、抗争命运精神,使观众在欣赏画面同时领悟深层文化内涵,如同画卷融入富有深意文字,增添作品韵味。

改进方向

声线设计上,根据哪吒不同状态阶段性变化。魔性状态时,声音沙哑粗粝,体现内心疯狂挣扎;觉醒后,音色趋于平稳温和,展现内心成长转变。法器纹理设计融入更多传统符号,如八卦、星宿图等。八卦象征宇宙万物变化规律,星宿图代表神秘宇宙力量,融入法器纹理能增强文化叙事厚度,丰满立体角色形象。

哪吒魔化暴走,声音沙哑刺耳如地狱咆哮;战胜魔性与父母相拥,声音温和坚定传递温暖成长。乾坤圈纹理融入八卦符号,随哪吒力量变化闪烁光芒,增添神秘氛围,强化与传统文化联系,使声线与法器纹理设计变化如角色成长轨迹般清晰呈现。

骨相与痣相:生理隐喻的弱化

骨相(骨骼结构)与痣相(特殊标记)在相学中有独特命运象征意义,通过人体外在特征传达人物性格命运信息。《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在这两类细节运用上相对薄弱。

  1. 骨相扁平化

哪吒头部比例夸张,宽额尖下颌,符合现代动画美学,突出可爱独特,但从传统骨相学看存在问题。传统骨相学认为,“天庭饱满”代表智慧,能聪明应对问题;“地阁方圆”显示坚毅,面对困难挫折坚定不移。哪吒这种骨相设计,特别是锯齿牙,可能削弱其作为“智慧型反抗者”特质,观众难以从外貌直观感受其智慧坚毅。哪吒面对困境展现智慧谋略时,因骨相设计未强化该特质,观众难从外貌感知其聪明才智,如同智慧宝藏缺少明显标识,难以被发现。

  1. 痣相符号缺失

影片中哪吒角色未添加具象征意义痣相。传统相学著作《柳庄神相》阐述,“眉间痣”主贵气,象征特殊身份地位;“耳后痣”喻示叛逆,表明反抗精神。运用这些痣相符号可深化角色命运隐喻,让观众更好理解角色性格命运。哪吒角色痣相缺失,错失丰富角色内涵机会。

哪吒眉间设计红色小痣,在决定反抗命运拯救陈塘关时,痣微微发光,象征特殊使命与勇气觉醒,帮助观众理解角色命运转变,感受睿智之人眉间神采,如同神秘密码解锁角色深层内涵。

改进方向

为增强视觉叙事符号学深度,关键剧情节点如哪吒觉醒时,添加临时性痣相,眉心出现泛光痣,象征灵性觉醒开启新阶段;或微调骨相,通过光影特效处理,使天庭更饱满,地阁更坚毅,展现成长获得的智慧力量。哪吒冲破困难自我觉醒时,眉心痣显现光芒,同时额头饱满、下巴坚毅,直观展示成长蜕变,为角色成长历程增添璀璨星光,让观众清晰看到变化。

综合优化建议:跨学科融合的可能性

  1. 作品社会效应

电影对社会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影响深远。我们期望影片能让他们受益,而非片面模仿叛逆无规矩行为,忽略人物成长经历。当前一些优秀IP讲述故事时,常设置过多高潮致情节冗长,观众难留深刻记忆。

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部分情节,可能使儿童青少年只关注哪吒叛逆,忽略其成长和背景,像看到哪吒与父亲争吵,可能模仿叛逆沟通方式,不思考背后情感。冗长战斗场景虽视觉震撼,但易致观众审美疲劳,难记住核心价值观。

  1. 传统工艺借鉴

深入挖掘山西古建纹样,如悬空寺险峻独特线条、晋剧脸谱丰富鲜艳色彩,应用于哪吒角色服饰与场景设计,可增强作品文化厚重感。服饰采用悬空寺飞檐线条,增添灵动古朴韵味;场景借鉴晋剧脸谱色彩,如红色代表忠义、蓝色代表刚直,强化氛围与角色性格。哪吒在陈塘关对峙场景,服饰边缘的悬空寺飞檐线条与背景借鉴晋剧脸谱色彩,为影片披上文化外衣,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 现代技术应用

利用先进动作捕捉技术对哪吒动作力学分析,确保动作力学合理、频率和谐、节奏协调,分析关节活动范围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在艺术夸张同时提高生理可信度。哪吒施展乾坤圈与混天绫,通过动作捕捉与力学分析,使发力方式、肢体伸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让观众观影时仿若置身其中,为影片注入真实力量,增强观赏性与代入感。

总结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角色设计在视觉创新上成绩显著,以独特形象与鲜明个性收获广大观众喜爱,构建了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让经典形象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然而,从人体工程学“八相”理论深入剖析,存在面相冲突、身相单一、符号系统割裂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限制角色深度与广度发展,不加以文化导向,可能误导青少年观众。

通过有机融合辩证思维、传统相学符号与现代动画技术,能提升动漫角色生理可信度与文化隐喻深度,实现“形神合一”。融入中医理论于角色气色变化,借传统工艺增添文化底蕴,用现代技术优化动作设计,使哪吒角色更丰满立体。

如此,不仅能带给观众更深刻难忘观影体验,还能避免青少年片面共鸣引发叛逆行为。让电影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有力载体,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