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夫妻吵架不可避免,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夫妻吵架不可避免,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9A061EN00

当夫妻不可避免地发生争吵时,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的区别,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在我们小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父母吵架?那么现在,有没有和自己的伴侣吵过架?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就连快乐温馨幸福的《樱桃小丸子》里面,也记录了爸爸妈妈冷战吵架的画面。

吵架可以说是夫妻避免不了的课题。每每争吵过后,我们总是懊恼自己失控的情绪,还有便是对孩子的愧疚,觉得又一次的伤害了孩子,对不起孩子,为什么不为了孩子忍一忍?!

但是心理学告诉我们,「忍」并不是夫妻吵架的最优解。那么夫妻如果发生争吵,又担心对孩子造成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不同的孩子对于父母吵架的不同反应。

孩子们对父母吵架的反馈并不相同

在综艺《我家那小子》中,武艺分享了他小时候的童年阴影——父母吵架。武艺很害怕爸爸妈妈会分开,在争吵的环境中也很无措。听到爸爸要离家出走,一方面他会无条件的站在妈妈那一边,但同时他也想和爸爸亲近挽留他,却又担心妈妈生气而左右为难。

电视剧《凡人歌》中也有相似的剧情发生,殷桃扮演的沈琳和王骁扮演那伟发生了争吵,沈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气消了之后,这对夫妻又重新坐到了一起,分别和女儿越越道歉。

女儿也勉勉强强原谅了他们,“你们大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跟小孩一样都会犯错,勉强原谅你们。

江西卫视曾经做过关于“爸妈吵架你是什么感受”的采访,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和其他人的答案不太一样:

我觉得很好玩。因为他们吵架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我觉得他们吵完了之后,感情会越来越深刻。

由此可见,孩子们对于吵架的反馈并不完全都是负面的、有伤害性的。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是相互的,我们总说父母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也可以接纳我们的情绪。重要的是在家庭矛盾爆发时,家长是如何应对的。

建设性婚姻冲突 vs. 破坏性婚姻冲突

虽然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上,美国圣母大学卡明斯教授的研究中却发现,破坏性婚姻冲突确实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建设性婚姻冲突是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健康发展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

1. 什么样的冲突是破坏性冲突?

卡明斯教授在《婚姻冲突与儿童:获得情绪安全感》一书中总结了父母在冲突中使用的几种破坏性策略,也是在吵架中需要尽量避免的:

言语攻击

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以及动不动扬言要离家出走、要离婚等行为。言语攻击会将孩子置身于一个情感不安全的环境中,孩子们会目睹父母之间的伤害性互动。

武艺小时候就感受到了父母在争吵中言语的互相攻击,妈妈总是用极端的语气的来回复,而爸爸则说要出走。他经常在睡梦中被这些话语吵醒,那是自己的童年阴影。

身体攻击

动手了。不用多说,身体攻击万万要不得,不仅有直接带来伤害的风险,还为孩子树立了一个错误的冲突处理示范,教会他们以暴力解决问题。

沉默策略

采取冷处理战略。我不吵,我走开,我回避,我闷闷不乐,我什么都不说,我充满敌意,但家里的氛围很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吵架了。

这些沉默策略可能让孩子感到困惑、焦虑或不安心,因为他们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会担心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

《樱桃小丸子》中,爸爸妈妈沉默的气氛和时不时的一两句气话让小丸子担心不已,通过她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最终和姐姐两个人情绪崩溃抱头痛哭。

结果呢,小丸子的爸爸妈妈只是因为买健身器材的分歧置气而已。

屈服

采用「忍」术战略,指的是一方在冲突中违心退让,精神内耗,虽然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但问题其实还在那里。

这种行为可能让孩子认为问题是通过避免对抗来“解决”的,这实际上并不教会孩子如何有效处理冲突。

2. 什么是建设性婚姻冲突?

建设性婚姻冲突表现为虽然争吵在过程中仍然可以保持相互尊重、开放沟通和问题解决的态度。

相互尊重

在任何关系里,尊重比爱更重要,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虽然有争吵,有情绪宣泄的一面,有意见不同的争执,但夫妻之间依然是一家人。对事不对人,争论的是事情,而非攻击枕边人。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一书中写到:

“男怕伤尊,女怕伤心。当家里出现矛盾,尤其是夫妻吵架时,把对方当作自己至亲之人而不是矛盾的对立方,激化矛盾。”

开放沟通

保持同理心,接纳伴侣的感受

作为父母,我们很努力地学习如何和孩子有效地沟通。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表达想法……

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的,我们也有必要对另一半保持同理心。

“你是不是有毛病啊!”

“你没事吧你!”

这些完全无视对方的情绪的回复无异于火上浇油。在伴侣所说的每句话背后,都有一种他们希望我们注意到的情感。有时候另一半只是有小情绪了,并且希望对方看到了解到自己的心境变化。

所以,沟通时让对方知道你在尝试倾听他们,尝试了解他们,有换位思考的态度。

“我知道这件事让你挺生气。”

“我明白的意思,你也很为难。”

即使后面会表达不同的意见想法,也更能让别人接受。

多询问开放式问题

开放性问题能够很好的引导争吵回归到事情本身,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困在我们的情绪里。

“你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

“你是怎么想的,你最担心的点是什么?”

我们和另一半沟通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在处理生活中冲突的方式,把争执升级成惊动街坊邻居鸡犬不宁的战斗对伴侣和孩子都没有好处。

问题解决

一方面是解决引起吵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孩子目睹吵架的问题。

告知孩子父母吵架的原因

当小孩子不知道父母吵架的原因时,他们会胡思乱想,会无限放大吵架的严重程度,甚至会因为父母吵架而内疚……

当小丸子和姐姐知道爸爸妈妈只是为了购买健身器材而吵架时,她们觉得自己的眼泪都白流了。

所以,有的时候父母吵得清楚明白,吵得有理有据,反而比沉默和自顾自宣泄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表达自己的歉意

要勇于和伴侣、和孩子真诚表达自己的歉意。

对伴侣说“对不起”,展现的是一种对关系修复的态度,是我们为后续达成共识在做努力,没有人有绝对的对错,我们希望有重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和孩子说“对不起”,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意和重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判断力,懂得人与人相处相互尊重的道理。

商讨解决方案

出现需要争吵的问题时,问题不会凭空消失,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生活才能更好的继续。

当真诚的表达歉意之后,再去讨论和埋怨已经既定发生的事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解决当下还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避免问题下一次发生才是关键。

《凡人歌》中沈琳与那伟经历了争吵和出走,最后夫妻俩坐下来计算了家庭的开支,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两个人都需要工作才能维持家庭正常运转下去。

从孩子目睹争吵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探讨如何避免今后的争吵或者不好行为的发生,这样对亲子关系也是有利的。

沈琳与那伟不仅仅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问题,还和女儿越越一起立了规矩,三思而行,不能不打招呼就走人。

卡明斯教授认为,当孩子们目睹父母吵架时,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能力去沟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孩子们会感到安心和开心,建设性婚姻冲突带来的是好的结果。

所以说,夫妻吵架很正常,让孩子在争吵不受到伤害,在争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作为父母要掌握的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