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疾控中心分享疫苗规范化管理经验
多地疾控中心分享疫苗规范化管理经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实施,我国疫苗管理迎来了全新的法治化时代。各地疾控中心在疫苗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努力,从疫苗研制、生产、流通、接种到监管等全过程,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本文将介绍河北石家庄、湖南长沙、湖南株洲、四川成都等地在疫苗管理方面的经验。
河北石家庄:建立专户专账,实施赊账式购销
2023年11月,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关于规范非免疫规划疫苗款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成本款的收取、管理和支付进行了明确。石家庄市新华区迅速贯彻落实,不仅重新建立了银行专户实行专账专用,还探索实施了新的管理办法。即全区各接种单位实行赊账式购销非免疫规划疫苗,依托自建的非免疫苗费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费用清单。各接种单位每月需将已销售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成本款交付到区疾控中心专户,区疾控中心每季度依申请向非免疫规划疫苗厂商回款一次,实现非免疫规划疫苗成本款良性运行。对回款不及时接种单位,区疾控中心将依次采取临时停供、全区通报、联合相关部门督导直至建议取消接种资格等措施进行督促,以增加回款刚性和计划性。
2020年,新华区疾控中心对所有疫苗实行代储代配,扩建了冷库,并将系统网络化升级,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录入接种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接种量和回款数据,从而测算每个接种点的收入和库存。此外,新华区疾控中心建立了冷链救援系统,以应对接种门诊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确保疫苗安全。
随着疾控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对免规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华区疾控中心定期举办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此外,免规科、财务科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联合对第三方进行检查和抽查,以确保规范操作,保留所有记录。
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中心合并后,共同监管各级各类接种单位和相关医疗单位,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人员管理方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素养水平,确保疾控工作顺利进行。
湖南长沙:多方协同促疫苗规范化管理
促进疫苗规范化管理全面发展,需多方协同。一是政府的重视和保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推动疫苗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扩大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宣教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执行。疫苗管理法的出台为疫苗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对于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至关重要。要确保疫苗管理法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各级疾控机构和相关部门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行力。
三是部门间的协作。疫苗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健康、教育、发展改革、财政、药品监管等。各部门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推动疫苗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例如,卫生健康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苗接种工作;与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和接种规范的更新,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参与疫苗相关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疫苗管理和接种工作的质量。
湖南株洲:规范疫苗流通环节管理
天元区疾控中心对规范管理疫苗流通环节非常重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及时供应,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保障预防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在疫苗流通环节,天元区疾控中心规范了三个举措。一是代储代运,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确保全程冷链运转。二是接种门诊冷链扩容,更新冷链设施,使用医用冰箱,并安装监测系统。三是信息化系统提升,认真落实每一支疫苗全程电子化追溯制度。
对于疫苗款项管理,天元区疾控中心总结了两方面的经验。一是专款专用,设立特设账户,确保疫苗款项专款专用。二是及时回款,疾控中心在收到疫苗后三个月内回款给厂家,接种单位在收苗后两个月回款给疾控中心,形成良性循环。及时回款确保了疫苗供应的稳定性,从而满足了辖区居民的疫苗接种需求。
针对当前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天元区疾控中心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一是重培训、强基层。加强岗前培训,突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预防接种队伍。二是重落实、强督导。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疫苗管理,加强监督指导。三是重载体,强促进。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疫苗知识的知晓率和接受度,从而提高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
四川成都:多措并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金牛区疾控中心在疫苗管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努力,尤其是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保证供应和优化财务流程等方面。
金牛区疾控中心在非免疫规划疫苗供应方面,主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避免疫苗浪费。制订精细、科学的年度计划,考虑替代率、损耗率和出生率,以减少疫苗浪费。二是人员和职责变动。实施疫苗管理法后,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将账目和疫苗管理分开,免规科负责采购和计划,应急办负责收发疫苗。三是制订月计划。要求辖区21个门诊每月上报月计划,区疾控中心根据现有库存和疫苗有效期来指导门诊计划,减少损耗。四是降低损耗率。通过集中接种点和优化接种时间来降低疫苗损耗。五是保证疫苗供应。考虑到节假日运输问题和疫苗批签发的不确定性,要求门诊预留量,并根据经验调整流感疫苗的储备。六是提高储存能力。为所有预防接种门诊配备冷库,确保疫苗储存条件。
金牛区疾控中心在疫苗款项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回款速度。通过与区财政沟通,设立专款专户,简化付款流程。同时,通过催收欠款和使用奖励机制等方法来提高回款速度。二是周期性结账。从季度结账改为月度结账,以减少欠款和工作量。
在疫苗管理中,金牛区疾控中心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专人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疫苗管理和冷链管理,以确保专业性和连续性。同时,为了应对负责人休假等情况,还指定了第二负责人。二是岗前培训。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疫苗管理法及相关法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三是持续培训。通过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形式,提高疫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规范操作水平。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减少基层工作量,如使用电子监测代替手工记录,以及使用机械手搬运等。四是多部门交流。鼓励不同部门之间交流与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如加强与药监部门合作,学习冷库年检知识;与相关院感部门深入沟通,做好不良反应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