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奇葩武器:从扫雷坦克到反坦克狗
二战中的奇葩武器:从扫雷坦克到反坦克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在军事技术上取得优势,研发了许多创新武器。然而,其中一些武器的设计却显得有些奇特甚至荒谬。本文将介绍几件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奇葩"武器。
谢尔曼扫雷坦克
谢尔曼扫雷坦克是在谢尔曼坦克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这种坦克在车体前部加装了一个支架,支架上装有一个滚筒,滚筒上缠绕着链条。当坦克快速前进时,滚筒会高速旋转,使链条拍打地面,从而引爆埋设的地雷。
BV141侦察机
德国研制的BV141侦察机采用了独特的不对称设计,以避免发动机对座舱视野的影响。这种设计虽然独特,但也带来了操作上的诸多问题。BV141的最大飞行速度为370公里/小时,共生产了13架。
古斯塔夫列车炮
古斯塔夫列车炮是希特勒精心研制的超级大炮,炮管长达32米,火炮全长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由于体积过于庞大,需要巨型运输列车进行运输。这门巨炮原本计划用于对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但法国迅速投降,因此它被部署到苏德战场,对苏军的防御工事造成了重大破坏。
反坦克狗
苏联曾尝试训练狗作为反坦克武器。这些狗被训练携带炸药包,然后冲向敌方坦克并引爆。然而,这种武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训练时缺乏移动坦克,导致狗在战场上容易被枪炮声吓到,反而返回己方阵地,造成误伤。
气球炸弹
日本研制的氢气球炸弹在二战期间制造了1万个。虽然数量众多,但只有342个成功抵达北美,造成6人遇难,实际效果有限。
粘性反坦克手雷
英军研制的粘性反坦克手雷旨在投掷后粘附在坦克上爆炸。然而,实战中发现坦克表面过于脏污,手雷难以粘附。即使尝试手动粘附,也因手雷5秒引信和可能粘附在自己身上的风险而放弃。
Mias突击车
意大利制造的Mias突击车是世界上最小的载人装甲车,仅能容纳一人,配备一挺机枪或榴弹发射器,时速5公里/小时,高度仅1.1米。由于尺寸过小,士兵必须弯腰或半蹲才能操作,严重影响了实战效能。
卡普罗尼涵道式活塞螺旋桨动力试验机
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卡普罗尼涵道式活塞螺旋桨动力试验机,因其独特的外观被称为"酒桶机"。尽管外形独特,但其实际作战效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