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传统与现代功效全解析
桑白皮:传统与现代功效全解析
桑白皮,又名白桑皮、桑皮、桑根皮等,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其性寒,味苦,归肺、脾经,具有清热除湿、凉血止血、增强免疫、抗炎止痛等功效。本文将从传统功效、现代功效、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桑白皮的药用价值。
传统功效
1. 散血
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并非直接作用于血液本身,而是通过疏通经络、清泄肺热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古代医籍中,李东垣认为桑白皮能“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说明其能针对肺热壅盛导致的咳嗽、咳血等症。《本草纲目》则指出桑白皮“长于利小水”,能将肺中积聚的水湿之邪排出体外,从而间接达到止血的效果。
2. 止咳平喘
桑白皮在止咳平喘方面的功效,主要通过泻肺降火来实现。李东垣认为其既能补益元气,又能泻去肺气郁滞。《本草纲目》中提到宋代医家钱乙使用桑白皮治疗肺气热盛导致的出血性症候,佐以其他药物清热泻火、养阴生血,说明桑白皮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清热解毒的作用。
3. 利水消肿
桑白皮的利水消肿功效,主要通过泻肺、清热来实现。《兰室秘藏》中李东垣认为其能泻去肺气之余,而肺气郁滞往往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其“长于利小水”,适用于“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
4. 止咳化痰
桑白皮的止咳化痰功效,主要通过调节肺气、利水消肿、散热解毒等多方面作用来实现。《药品化义》中提到桑白皮能散热,治疗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等症,皆因实邪阻滞肺窍,而桑白皮能渗透散邪,利通肺气。
现代功效
1. 抗炎
桑白皮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等,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细胞损伤和疼痛,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桑白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2. 降血脂
桑白皮中的桑白皮素、桑内酯等有效成分,能调节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胆固醇积聚,对于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一定功效。此外,桑白皮还能促进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增强体内脂肪代谢,有助于减少多余脂肪。
3. 抗氧化
桑白皮富含多酚类物质,如储存多酚、白藜芦醇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这些成分可以捕捉自由基,减少其对身体组织的损伤,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此作用对于防止氧化损伤和细胞老化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
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炮制
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肺虚无火力者忌服:肺气虚弱、火力不足者应避免服用桑白皮,以免加重身体虚寒症候。
- 便多及风寒咳嗽者忌服:腹泻、便溏或因风寒引起的咳嗽者不宜服用桑白皮,以免加剧虚寒。
- 腹泻和脾胃虚弱者慎用:腹泻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桑白皮,以免加重腹泻或消化不良。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为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桑白皮。
- 肾病、肝病等患者谨慎使用:患有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桑白皮,以免加重病情。
- 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长期或大量使用桑白皮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合理控制使用剂量和时间。
- 药物相互作用:桑白皮与降血糖药、利尿剂、降血脂药等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桑白皮可用于治疗脚气病、子宫崩漏、心内膜炎、原发性高血压、心包炎、慢性肾衰竭、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脏病、心脏衰竭、胃肠道出血、无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肿、眼睛模糊、皮肤颜色发黄、吐血、月经淋漓不止、咳嗽、头痛、黄疸、肾炎、损伤、气喘、高血脂、疼痛等症状。
化学成分
桑白皮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桑素(Muberrin)、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环桑素(Cyclomulberrin)、环桑色烯(Cyclo-mulberrochromene)、桑根皮素(Morusin)、环桑根皮素(Cyclomorusin)、化合物A(Compound A)、氧化二氢桑根皮素(Oxydihydro morusin)、桑黄酮A(Kuwanon A)、桑黄酮B(Kuwanon B)、桑黄酮C(Kuwanon C)、桑黄酮D(Kuwanon D)、桑黄酮E(Kuwanon E)、桑黄酮F(Kuwanon F)、桑黄酮I(Kuwanon I)、桑黄酮K(Kuwanon K)、桑黄酮L(Kuwanon L)、桑黄酮Y(Kuwanon Y)、桑黄酮Z(Kuwanon Z)、桑白皮素C(Moracenin C)、桑白皮素D(Moracenin D)、桑根酮A(Sanggenone A)、桑根酮B(Sanggenone B)、桑根酮C(Sanggenone C)、桑根酮D(Sanggenone D)、桑根酮E(Sanggenone E)、桑根酮F(Sanggenone F)、桑根酮G(Sanggenone G)、桑根酮H(Sanggenone H)、桑根酮I(Sanggenone I)、桑根酮J(Sanggenone J)、桑根酮K(Sanggenone K)、桑根酮L(Sanggenone L)、桑根酮M(Sanggenone M)、桑根酮N(Sanggenone N)、桑根酮O(Sanggenone O)、桑根酮P(Sanggenone P)、桑色呋喃A(Mulberrofuran A)、桑色呋喃B(Mulberrofuran B)、桑色呋喃C(Mulberrofuran C)、桑色呋喃K(Mulberrofuran K)、桑色呋喃N(Mulberrofuran N)、桑色呋喃O(Mulberrofuran O)、桑色呋喃M(Mulberrofuran M)、桑色呋喃P(Mulberrofuran P)、桑色呋喃Q(Mulberrofuran Q)、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桑糖朊A(Moran A)、乙酰胆碱类似物(Acetylcholine analogue)等。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