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DDD的12个核心概念与2大建模方法
一文搞懂DDD的12个核心概念与2大建模方法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套知易行难的软件设计方法论,它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和建立有效的领域模型,来驱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整个过程。本文将详细解析DDD的十二个核心概念及两大建模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技巧。
一、前言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套“知易行难”的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设计中台基建类领域时,为了保证充足的扩展性和稳定性,经常需要进行深入的“思想碰撞”。DDD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技术认知高度,还能增强全局视野和结构化思维能力。它通过战略设计方法论提升技术人员的全局视野,通过战术设计方法论强化个人的技术细节把控力和结构性思维。此外,优秀的DDD设计还能反映出技术人员对业务的深刻理解。
二、DDD是什么
2004年,Eric Evans发表了一部名为《Domain Driven Design》的著作,其中提出了一套从系统分析到软件设计的方法论——领域驱动设计(DDD)。DDD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软件系统与业务需求的高度契合,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更好地应对复杂性和变化性。其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
- 领域驱动设计是解决复杂软件设计的一种优秀方案,但不是唯一方案。
- 领域是将所有业务规则、定义、范围和知识抽象成的一个大概念,例如交易域、服务域、金融域等。
- 应对复杂性的核心思想是“分而治之”,即将最大化的领域(复杂问题)分为下层的一个个子域,每个子域都有明确的边界和核心实体。
- 保持内核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是应对多变业务环境的关键。
- 领域模型是一套贯穿软件设计到交付全过程的方法论,通过共识性确保开发、产品、架构师围绕统一模型工作。
- 领域模型是业务的抽象,设计应基于现实但不等同于现实。
- 评价领域模型是否优秀的标准是:5年后,剔除所有增值域后,第一版建设的域模型是否仍具备优秀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灵活性。
- 并非所有软件工程都适合使用DDD,例如简单的数据看板系统可能就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架构。
三、DDD和MVC的比较
(此处省略具体比较内容,可参考原文)
四、DDD究竟能带来什么价值
1. 业务(团队)价值
(此处省略具体价值描述,可参考原文)
2. 个人价值
(此处省略具体价值描述,可参考原文)
五、DDD缺点
(此处省略具体缺点描述,可参考原文)
六、核心概念
1. 战略方法论
(此处省略具体战略方法论内容,可参考原文)
2. 战术方法论
(此处省略具体战术方法论内容,可参考原文)
七、领域建模
1. 事件风暴建模
(此处省略具体事件风暴建模内容,可参考原文)
2. 四色建模
(此处省略具体四色建模内容,可参考原文)
八、建模实例
1. 梳理业务流程
(此处省略具体业务流程梳理内容,可参考原文)
2. 建模-概念模型
(此处省略具体概念模型建模内容,可参考原文)
3. 建模-领域模型
(此处省略具体领域模型建模内容,可参考原文)
九、总结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套强大的软件设计方法论,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和建立有效的领域模型,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应对复杂性和变化性。虽然DDD的学习曲线较陡峭,但其带来的业务和技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希望提升技术和业务思考能力、增强全局视野和结构化思维能力的开发者来说,掌握DDD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