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枢纽勇攀智慧民航的“浪潮之巅”
上海航空枢纽勇攀智慧民航的“浪潮之巅”
**上海航空枢纽正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勇攀智慧民航的“浪潮之巅”。浦东机场四期扩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工程加快建设,上海机场联络线今年底将正式投运,新增上海浦东到马赛等国际航线,航空口岸智能货站、空运通等系统加快建设……上海航空枢纽联通国内外市场,辐射更广、效率更高、功能更强。
作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上海在国际旅客的规模占比,国际航线网络的通达性,国际航班频次以及中转效率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如何借助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民航典范,上海正在与多方携手积极探索。
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上海全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全面建成”的目标稳步迈进,实现航空枢纽地位持续巩固、航空服务水平优化提升、航空经济新赛道加快布局。
数据统计显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班已恢复至疫情前的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目前,从上海机场出发,可通达全球48个国家的113个国际航点,新增恢复国际航点16个。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两大机场客流9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4%,单日客流创历史新高。货运量307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出入境客流增长明显,超过2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国产大飞机C919在其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航的运营下,截至9月底,已服务民航市场492天,累计安全起降4288架次,飞行11151小时,运送旅客突破58万人次。以上海为“启航地”的C919已经执飞多条定期航线,东航为其编制了运行手册,为其交付其他航空公司高效运营助力。
航班运行快速恢复的同时,上海机场仍在“扩容”,跨区域多机场体系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上海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地下交通工程、飞行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T3航站楼主体工程计划于年内开工,预计到2035年上海机场年客货设计保障能力将达到2.2亿人次和740万吨。
近年来,上海航空枢纽不仅体量在增大,功能也在升级。上海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秦云表示,伴随着枢纽规模的持续增长,上海机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机场,联合各方创建了“机场大脑实验室”,成立了智慧航空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依托智慧大脑,实现初步数字孪生和运营态势可看、可控,赋能机场安全运营服务等八大领域,持续提升枢纽运行品质和旅客出行体验。
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离不开各民航单位的携手共进。论坛上,超250名国内外嘉宾聚焦“民航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分享,共商以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之策,为全球航空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东航《C919规模化商业运行体系建设》以及《上海机场大脑——多模态决策智能体》、《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机场发展指数2024》等多项重磅成果,充分展现了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聚力和活力。
民航因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因创新而行。上海是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际科创中心,智慧民航建设在上海率先落地,蓬勃发展。上海航空枢纽有条件打造成智慧民航建设的最佳“实践地”。
东航推出的数字化飞行员飞行健康管理平台、智能运行、智能客服等项目,上海机场集团推出的机场大脑、自助出行、一证通关、行李跟踪等项目,都是智慧民航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梁楠表示,近期,中国民航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达到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航空枢纽功能体系。需充分发挥民航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加强项目驱动,积极开展试点实践,鼓励开展关键核心基础设施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提升核心算法、系统、装备等软硬件的自主可控水平,以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上海航空枢纽迈上新的台阶,上海正在高标准修编《新一轮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持久推进东方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建设长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国家推进民航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支持主题级航司,打造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
在加密和新配优质国际直航航线,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持续扩大航线网络覆盖面的同时,加快机场超级电脑和数字孪生建设,推动航空领域使用绿色替代燃料,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航空新质生产力,并支持民用航空器、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研发制造,以及航空高端维修技术发展,促进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的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全球民航业经历一场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深刻变革。上海航空枢纽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多方携手,共担共建共享。
论坛上,《共建上海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多方联合协调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主要包括规划、基建、空域、运行、口岸等枢纽建设相关内容,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携手各方力量持续加强航空产业生态圈建设,形成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合力。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志清表示,航空公司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旅客创造精彩体验。这场变革中,行业各方要共担责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开辟行业新赛道,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要共建机制,联合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拓展创新驱动路径,完善产业生态链条;要共享成果,共同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提升数智化、低碳化发展能力,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当前,全球民航业正迈入数字化时代,在新技术、新变革的驱动之下,航空产业孕育无限可能,如何迎接未来、构建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的行业生态系统,成为业界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党委书记王昌顺先表示,航空枢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上海可以充分发挥好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要素向枢纽机场周边以及临近区域汇集。
当前全球主要航空枢纽大致形成了港产城联动多业态互补的发展模式。根据其核心产业类型大致分为交通枢纽,比如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商贸商会,像迪拜的迪拜机场;航空高端制造,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机场;休闲旅游,如新加坡樟宜机场,金融服务,如美国达拉斯机场等五大类。前瞻规划、政策引导是以上航空枢纽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快制造商贸、金融、购物、休闲等功能向机场周边延伸。
上海有条件打造复合型航空枢纽,使枢纽功能与地方经济充分融合,成为带动地区发展的强大的动力源,不断地提升服务全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力,辐射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