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蒙战争中的军事智慧:孟珙、余玠与钓鱼城之战
宋蒙战争中的军事智慧:孟珙、余玠与钓鱼城之战
南宋在宋蒙战争中坚持了45年,这与南宋将领孟珙和余玠的军事才能密切相关。孟珙成功收复襄阳,余玠则在四川建立了山城防御体系。特别是在钓鱼城之战中,南宋军民坚守三年,迫使蒙古大汗蒙哥暴毙,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1236年,蒙古军兵临江陵城下,形势岌岌可危。宋理宗任命孟珙为江陵守将。孟珙采用疑兵之计,在长江沿岸增设火炬,制造声势,同时组织敢死队烧毁蒙古军战船,成功击退敌军,稳固了长江防线。
随后,孟珙筹集兵马粮草,意图收复失地。但蒙古东路军以固始为突破口,连克蕲州、舒州等地。孟珙临危不乱,率军救援,连战连捷,成功遏制了蒙古军的攻势。
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先后收复郢州、荆门等地,并在1239年四月收复了襄阳。孟珙因此被提拔为枢密都承旨兼知鄂州。
1239年秋,蒙古军再度入侵四川,孟珙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他审时度势,严令各部不得轻易出战,并在重要隘口屯兵布防。由于部署得当,蒙古军连续攻击都无法突破宋军防线,最终只得撤走。
1241年,蒙金战争结束,蒙古军主力北归。南宋趁机反攻,孟珙负责收复巴蜀失地。但考虑到事务繁多,朝廷另派余玠主政四川。
余玠到任后,决定在四川建立新的防御体系——山城防御体系。这套体系以河流为依托,各山寨互为声援,形成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同时,余玠还总结了四条御敌方针:以逸待劳、聚保山险、多用夜劫、收聚粮食。
1243至1246年间,在余玠的治理下,四川的经济得以恢复,军队战斗力也得到提升。1246年,蒙古军分兵四路入蜀,但宋军依靠山城防御体系成功抵御了进攻。
然而,随着孟珙和余玠相继离世,南宋的军事防御体系开始瓦解。1258年,蒙古三路大军同时出击,南宋面临灭顶之灾。
关键时刻,驻守钓鱼城的两万守军在王坚率领下,成功拖住了蒙古西路军。尽管蒙古军多次进攻,但钓鱼山地形陡峭,难以展开攻城战法。据记载:“砲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
1259年七月,蒙哥亲临前线督战,但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等原因,最终病逝军中。蒙哥之死导致蒙古军撤军,南宋再次获得喘息之机。
钓鱼城之战对南宋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此战失利,南宋可能在1261年前后就灭亡。而这场胜利为南宋续命20年,使其得以坚持到1279年崖山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