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院培训课件:《耳穴贴压操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院培训课件:《耳穴贴压操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403096.html

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通过在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贴压丸状物,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耳穴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以及常见病症的选穴举例。



耳穴基本理论

《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两千多年前,古人就运用耳郭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日本研究证实:六条阳经直接入耳,提示六条阴经间接入耳,即耳郭通全身。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提出:“外耳并非单纯软骨,它与内脏关系密切,内脏疾患时在耳郭上有相应点出现。”首次提出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脏器在耳郭的投射区或反应点。常用穴:前面165个,耳廓上3/4—4/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下1/4—1/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常用穴:背面36个。大腿—对耳轮下脚,小腿—对耳轮上脚,腹腔脏器—耳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耳穴分布规律——类似宫内倒置胎儿,头面—耳垂,躯干—对耳轮,上肢—耳舟,胸腔脏器—耳甲腔。

耳廓表面解剖

  • 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 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 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 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 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 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 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
  •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 耳垂: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穴贴压操作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应症

  • 各种疼痛性疾病(耳穴最大特点是止痛,对疼痛疾病有明显疗效)
  • 各种炎症性疾病
  • 变态反应疾病及胶原组织疾病
  • 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
  • 功能性疾病
  •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禁忌症

  • 妊娠5个月前,习惯性流产之孕妇
  • 外耳患有病症
  • 大饥、大饱、大醉、大累之后、大病之后
  • 严重心脏病
  • 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 体质极度虚弱、精神极度紧张、严重贫血、大失血

操作步骤

  1. 评估
  • 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 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 耳部皮肤情况
  1. 告知
  • 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 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 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1. 物品准备
  • 治疗盘、耳穴贴、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1. 基本操作方法
  •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 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 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 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 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按压手法

  • 点压法:属泻法。适用于实证、热证、年轻体壮者。对于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 直压法:属泻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 对压法:属补法。适合虚证、慢性病、体弱久病患者。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1. 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 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 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 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常见病症选穴举例

病症
主穴
配穴
呕逆
膈、贲门、胆、肝、胃、交感、消化系统
皮质下、神门
便秘
乙状结肠、大肠、脾、肺、三焦、消化系统
皮质下
腹胀
腹、腹胀区
-
感冒
耳尖放血、咽、喉、气管、内鼻、肺、轮4放血
-
头痛
额、枕酸软乏力:肝、脾
-
咳嗽
支气管、平喘
-
支气管哮喘
耳尖放血、支气管、平喘、交感、肾上腺、脾、肺、过敏区
-
胸憋气短
胸、心血管
皮质下、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
老年肾不纳气、气喘
-
高血压
耳尖放血,降压点、心、心血管
皮质下、肝、肾、交感、枕、神门
前头痛
-
后头痛
-
头晕
晕区
-
颈项痛
颈后三角区
-
偏头痛
耳尖放血,颞、胆、外交感、神经系统
皮质下
神经紧张性头痛
神门、枕
-
内分泌紊乱、经前期头痛
子宫、卵巢、内分泌
-
神经衰弱、多梦
耳尖放血、神经系统
皮质下、神门、神经衰弱点、枕、多梦区
心脾两虚型
心、脾
-
肝郁气滞型
-
心虚胆怯型
-
心肾不交型
心、肾
-
胃失和降型
-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