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寻味呼兰河畔:一家传承四代的非遗糖果企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寻味呼兰河畔:一家传承四代的非遗糖果企业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97639

在哈尔滨呼兰区长岭镇,有一家糖果企业,不仅是一家普通的食品工厂,更是一座承载着40年历史记忆的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厂区里设有糖果展览馆,进馆参观先品糖,果香扑鼻的杂瓣水果糖、绵密软糯的龙须酥、榛子味十足的坚果糖……在“甜蜜攻势”下,来访者味蕾被打开,听觉也被主讲人带入到40年前的往事里——这是哈尔滨超越食品有限公司的创业回忆录,也是一个四代传承手工制糖的非遗故事,更是半部龙江糖果业发展史。

一口老铜锅:手工制糖的“望闻问切”

哈尔滨超越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哈尔滨蜜蜂糖果厂。从最初的家庭作坊熬糖,到现在超两万平方米的糖果厂区;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现在硬糖、酥糖、软糖、奶糖、巧克力五大生产车间,40余年来,超越食品一直没停下脚步。


展馆里一口坑洼不平的老铜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的‘镇厂’之宝。”哈尔滨超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晓芳说,用这款老铜锅熬制的老式水果糖,从公司起家直至今日,始终是“镇厂”的经典产品。


炒料—熬糖—揉糖—拉白—抻糖,这是传统制糖手艺的必经流程。这份技艺从第一代传承人赵唤文,到第二代传承人黄义臣,再到第三代传承人、超越食品创始人侯利,一直延续了老式制糖流程,而制糖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老铜锅。


1982年,侯利与妻子王桂贤创办哈尔滨蜜蜂糖果厂。用明火熬糖、铁板冷却的工艺,以木质案板、手摇水果糖成型机、酥糖压板、搓板为工具手工制作糖果。“早期制作工艺是用铜锅放在煤炉上熬煮到160℃,那时候没有精密仪器,全靠制糖者的观察,把控火候、味道,看糖花是否细腻均匀,看颜色是否达到深褐色,闻糖的甜味浓度,最后手搓成条,切块售卖……”贾晓芳说。


秉持诚信、吃苦、勤劳的信念,侯利夫妇很快将起家时仅有两个加工间的“夫妻厂”,经营成占据天明胡同半条街的糖果厂。40余年间,公司的杂瓣水果糖沿用老铜锅熬制,蜡纸包装,把老味道以“活态化”的方式保存下来,用匠心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手工制糖的传统技艺。同为传统工艺制作的龙须酥、高粱饴、花生酥及花生牛轧奶糖,也成为代表黑龙江地区特色的糖果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国际市场。


一场“国际”合作:非遗传承中的创新与超越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企业实现加速发展的“金规铁律”。“1994年,随着糖果厂生产的糖果在市场上越来越抢手,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趁热打铁,推出了西班牙酸奶糖。”贾晓芳告诉记者,这个“跨国”合作,灵感来自于创始人侯利的奇思妙想:彼时奶糖销售正盛,奶牛图案包装不契合企业形象,于是西班牙斗牛士的形象跃然而出。产品一经推出,就以醇正的品味、上乘的品质和具有辨识度的包装迅速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知名度随之进一步提高,产品逐渐走出黑龙江,并打开了国内市场。

此后,企业在保留传统手工制糖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化糖果加工技术设备,提升产品品质,丰富糖果品类,扩大品牌影响,成功突破销售瓶颈,让超越食品迈出东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1996年,哈尔滨蜜蜂糖果厂正式更名为哈尔滨超越糖果厂,定名“超越”,寓意为后辈承袭前辈的业绩,并要勇于超越21世纪,为消费者做出更好的糖果。同年,“超越21世纪”注册商标图案获得商标设计奖。2007年,超越糖厂迁址呼兰区长岭镇工业区,新厂区占地面积20646平方米。2017 年,与时俱进的超越糖果利用本地食材,研发出新产品“臻青松”,标志着超越糖果成为承载着黑土地优质食材资源和文化的“代言人”之一。


网上购物在改变传统销售和购买方式的同时,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超越糖果借势入驻电商平台,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各大平台设立店铺,联合新生代网络主播带货,拓展了国内和国际销售新渠道,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销售链条。超越糖果因此进军国际市场,产品远销俄罗斯、朝鲜和蒙古国等国家,成为年产值3000多万元、东北三省产能规模最大的糖果企业。

四代人坚守:书写半部龙江糖果产业发展史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2005年,侯英超从父亲侯利手中接过糖果厂,坚守传统技艺,一直将传统手工制作作为糖果厂的保留生产技术,并对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要生生不息。”本着这个信念,哈尔滨超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侯英超,加大非遗技艺传承和保护赓续传统文化工作力度,经过与历史学专家进行史料探寻,得知传统手工制糖工艺自哈尔滨建城之初就已经开始,历史传承脉络自1920年开始,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专家确认,超越食品传承的糖果制作技艺,是流传于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手工制糖技艺,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该技艺经申报成为哈尔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超越食品仍然保留传统手工艺,并且做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整和真实,把这一传统糖果制作手工艺作为工厂技术的“根基”,糖果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

为了留住根基,侯英超

  • 以建档案、口述史、搜集手工制糖实物等实现挖掘保护与传承;
  • 营造非遗保护的文化空间: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签订保护协议,并筹建非遗展览馆;
  • 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技艺传承,与哈尔滨商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破了家族传承的壁垒,实施师徒传承计划,并通过非遗技艺进入校园活动,从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层面推进非遗人才培养,将非遗融入到生活之中。

目前企业拥有一支能够精准掌握糖果制作技艺精髓的精英技术团队,仅技师就有6名。

在超越食品的展馆中,几乎每一张老照片和老物件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行至角落,记者再一次被眼前的几个牌匾所吸引,“黑龙江名牌产品”“哈尔滨名牌企业”“哈尔滨老字号”“龙江老字号”……满墙的荣誉证书静静地述说着四代人坚守的意义。“我们希望把黑龙江人的热情、豪爽融入产品当中,让更多消费者通过超越糖果认识黑龙江、喜爱黑龙江,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心里的甜蜜,真正实现‘海南有春光,北国有超越’的市场格局。”贾晓芳说。

超越食品这部创业史,入口回甘,甜蜜“超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