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曹操孙坚相比,平定黄巾的刘备得不到封赏,一点不冤
三国演义:和曹操孙坚相比,平定黄巾的刘备得不到封赏,一点不冤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和孙坚在平定黄巾起义后获得了不同的军功封赏。为什么同样立下战功,刘备的封赏却远不如曹操和孙坚?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因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官拜骑都尉,带领五千西园兵马前往平叛起义大军。颖川之战,曹操
【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
一路追着张梁、张宝。
孙坚从
富春县
起家,先是平定了
会稽郡
造反,后是带领千余人配合
朱儁攻下宛城
,完成了对黄巾起义残余势力的清剿。
孙坚率先登上宛城,一举成名。
刘备也带着张飞从涿县招来了五百乡勇,先是守护涿县的安稳,而后帮助卢植、朱儁等人围剿黄巾起义。
平定黄巾后,朝廷军功封赏。
结果呢?
曹操亦有军功,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
(孙)坚有人情,除(任命)别郡司马上任去了,
唯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节选水浒传)
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对刘备很不公平。
同样斩黄巾立功,为什么孙坚、曹操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封赏,而刘备却迟迟【不得除授】。
除授就是拜官受职。
济南相就是济南郡的太守,
两汉实行郡县并行制度,因为济南郡内存在皇子,济南郡就改成了济南国,济南太守也随之改成济南相。
曹操除授济南相,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孙坚成为司马,掌握一郡武职,管理一郡军务。
可以说,曹操和孙坚的封赏顺风顺水。
唯独刘备等待,
等待再等待。
幸好,刘备遇到了郎中张钧,在张钧的帮助下,刘备除授了
【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一职。
县尉就是县令,只不过安喜县地处贫瘠,人口不足万人。
虽然刘备最终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但县尉对刘备而言是不是小了点。
曹操、孙坚已经是州郡的行政长官了,而刘备不过区区的县尉。
同样是斩黄巾立功,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
罗贯中先生以曹操和孙坚有人情为理由,解释了。
粗看似乎合情合理,
曹操祖上曹腾,中常侍出身,朝中关系深厚,如果曹腾想提拔自己的孙子曹操,轻而易举,况且此时的曹操还有平定黄巾之功,曹操荣升,轻而易举。
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孙坚所在的孙氏家族,世代在吴地做官。家中关系网也是四通八达,依靠孙坚的勇武和功勋,孙坚的司马也不是难事。
刘备没有除授冤不冤枉呢?刘备没有【除授】真的是因为没有人情吗?
在《三国演义》原著中有答案。
刘备不是没有人情,他有人情,他的恩师就是卢植,平定黄巾之论的三个功臣之一。平定宛城后,朱儁也向朝廷表奏了刘备在平定黄巾之论中的功劳,单纯以
【人情论】
解释刘备没有【除授】解释不通。
其实刘备没有除授的根本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刘备的功劳没有曹操和孙坚二人突出,
第二点,刘备白衣出身,即便有功劳也得从底层做起。
第一点,刘备的功劳。
曹操带领的五千步骑兵是朝廷派发的,他平定黄巾起义是朝廷记录在册的。朝廷也是率先知道的。在颖川之战中,曹操的功绩如下
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节选三国演义)
孙坚带领的几千人是州郡协同作战的,也是州郡记录在册上报朝廷的。
反观刘备的五百人马是私人武装,不仅没有记录在册,而且甚至除了朱儁之外都没有人知道。
这也正是后来督邮怀疑刘备虚报军功的原因。
一支没有在朝廷登记在册的武装力量,不管他建立了多少功劳,朝廷都不会轻易知道。
况且是区区的五百人而已。
刘备的确有守护涿县的功劳,但平定黄巾之乱。
他的功劳没有办法和曹操、孙坚相比。
刘备在支援颍川的途中,曹操已经在颍川追着张梁、张宝到处跑了。
攻打宛城之战,孙坚的一鸣惊人,又完全盖过了刘备的功劳,和曹操、孙坚相比,刘备的功劳太小了,被朝廷忽视也是存在可能的。
第二点,刘备的白身身份
虽然刘备一直以【
中山靖王之后】
自居,但面对董卓时,刘备说自己的出身是【白身】。因为白身的身份,刘备救了董卓依旧被董卓无视。
中山靖王之后不过是刘备自居而已。如同《水浒中》
打虎将李忠
一样,他打过老虎吗?
并没有,李忠说自己是打虎将不过是给自己脸面而已。
刘备也是如此。
而曹操和孙坚则不同。
曹操已经是车骑都尉了,西园八大校尉之一,汉灵帝身边的红人,手握精锐之师将军。刘备比不了。
孙坚也已经历任盐渎县县丞、盱眙县县丞和下邳县县丞。和刘备的白身相比,也高了很多。
平定黄巾叛乱,论功行赏之时,有身份在身,功劳比刘备大的曹操和孙坚自然比白身出身,功劳稍微逊色的刘备得到封赏更加容易一些。
所以和孙坚、曹操相比,刘备一点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