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型人格特征及影响,帮助你找出关系中的困难点!
依恋型人格特征及影响,帮助你找出关系中的困难点!
在亲密关系中,个体的情感表达、互动方式以及关系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根据这些指标,一般会将人格分成4种依恋型人格,分别是: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混合型四大类。
四种依恋型人格介绍
当我们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恋型人格、依恋型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这些依恋型态根植于我们的早期经历,形塑了我们与他人链接的方式。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首次提出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联系,影响个体从婴儿期到成年的发育。他的研究被玛丽·艾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进一步发展,通过她的“陌生情境测试”确立了四种主要的依恋型态: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这四种依恋型态不仅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方式。
安全型依恋型人格
安全型依恋型人格通常表现出稳定的情感表达、健康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关系中能够独立自主,同时享受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具体表现包括相信他人、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不害怕独处。
焦虑型依恋型人格
焦虑型依恋型人格常常感到不安,即使在关系中没有明显的问题也会疑神疑鬼,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回应感到不确定,对于亲密关系的分离感到极度焦虑。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不断追求亲密关系,甚至在小事上反应过度。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在亲密关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保留,他们避免过度依赖他人,喜欢保持独立和冷漠,对个人目标和空间更感兴趣。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关系中的疏离感和距离感。
混合型依恋型人格
混合型依恋型人格同时表现出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特征,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他们可能会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依恋模式,导致关系中的矛盾和困难。
依恋型人格的形成因素
依恋型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以及早期与主要照顾者的关係影响。主要照顾者对个体分离焦虑的回应和支持,会影响个体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和行为模式,进而塑造依恋型人格。
改变依恋型态的途径
一、自我觉察和成长
想改变依恋型人格的第一步是培养自我觉察能力,通过认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依恋型态。这包括觉察与辨识自己在关系中的困难点,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如何接纳自己,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设立界限,处理不适当的行為,为自己建立安全感。
不过当我们是当事者的時候,很容易會當局者迷,會無法輕易看見自己的困難點,這時心理諮商會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專業的心理師會一步步協助。
二、阅读
如果沒有辦法立即安排心理諮商的話,也許民眾可以試試看翻閱書籍,透過閱讀獲取新知並進一步自我認識。先發現問題,對問題有所意識才有能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
三、心理諮商
認識自己的路上,有時需要透過整理過去的關係,從這些關係的脈絡中,尋找一些一直重複、相似發生的模式,這非常需要他人的反饋,這時心理師就是一個很適合的角色,能夠從第三方的客觀角度陪你一起整理。
心理諮商不是一條唯一的路,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是一條更快也更有效率的路。
不同依恋型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临床研究中,焦虑型和逃避型的依恋型人格,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忧郁等情绪问题。而混合型的人格则可能更容易出现人格障碍,如恐怖情人、边缘性人格等。
这些依恋型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混和型人格可能产生出自恋型人格和边缘型人格这两种极端人格类型。
依恋型人格:自恋型的特征
自恋型人格的特征包括将自己置于中心位置,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和关心,以及控制欲和自我中心等。这种人格型态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能力和成就的夸大和高估,并追求外界的赞美和认可。他们可能缺乏同理心,也缺乏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的关注。
依恋型人格:边缘型的特征
边缘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怀疑,导致建立稳定关系的困难。他们常常对别人的动机和意图持怀疑态度,并表现出情感不稳定、易怒和易激动的特征。
边缘型依恋型人格也会害怕被拒绝和被抛弃,并且对孤独和孤立非常敏感,其自我形象也常常不稳定。
依恋型人格特征之间的互动影响
在情感和行为方面,不同依恋型人格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例如临床研究上,焦虑型和逃避型的人格往往会被相互吸引,导致情感上的不稳定和冲突;而安全型的人格也可能会对不安全型的依恋型人格者产生正向影响,使不安全型的人逐渐往安全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结语
要转变自己的依恋型人格是一项漫长而辛苦的旅程,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什么,也不清楚该如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心理师的帮助是一个很安全的选择。心理师能够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和需要调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