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支原体肺炎耐药率增加,阿奇霉素该不该用?
热搜第一!支原体肺炎耐药率增加,阿奇霉素该不该用?
近期,支原体肺炎的耐药率增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阿奇霉素作为常用的抗生素,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耐药性的增加,阿奇霉素的使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雾化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其合理使用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阿奇霉素的使用指征、耐药问题以及雾化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阿奇霉素的使用指南
阿奇霉素是一种儿科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但不合理使用阿奇霉素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让爸妈更简单地弄清楚阿奇霉素如何使用,科大大总结了3种类型,爸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对号入座(记得转发+在看哦)!
一般不会用阿奇霉素的情况
- 病毒感染早期
- 过敏性咳嗽
- 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
以上这3种疾病,如果没有合并相关病原体感染,一般不会用到阿奇霉素。
谨慎使用阿奇霉素的情况
- 普通感冒
- 流感
这两类疾病通常是不需要使用阿奇霉素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只有在宝宝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才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
需要使用阿奇霉素的情况
如果宝宝已经确诊是支原体、衣原体或其他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大概率需要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了。例如:
- 肺炎支原体感染甚至肺炎
- 衣原体感染
-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阿奇霉素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但它其实是个处方药,不推荐家长自行给宝宝服用!一旦吃错,或者和其他药品“乱混搭”,不但会降低治疗效果,还可能让阿奇霉素从“治病药”变成“夺命药”!
阿奇霉素的用药禁忌
有句话叫:是药三分毒。阿奇霉素也不例外,万一用药不规范,很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以下是一些不能与阿奇霉素同时服用的药物:
- 阿奇霉素+复方甘草片: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有致命危险。
- 阿奇霉素+辛伐他汀:两种同时服用,容易引起肝坏死。
- 阿奇霉素+红霉素:两种药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需要重复使用。
- 阿奇霉素+茶碱类药物:不建议阿奇霉素和止咳平喘等茶碱类药物一起服用,会抑制茶碱类药物的代谢。注意:易坦静、氨溴特罗不属于茶碱性药物。
- 阿奇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和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一起使用的话,可能会造成眩晕、耳聋、耳鸣等不良反应,严重会损害孩子的听力。
阿奇霉素耐药怎么办?
如果服用阿奇霉素出现耐药情况,效果不明显,可以更换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具体还要医生根据患儿的年龄、合并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后,做出选择。
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也有重症支原体肺炎、轻症支原体肺炎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例如有些家长说孩子确诊支原体肺炎,但是精神很好,也不发烧,偶尔咳嗽,那么这就属于轻症支原体肺炎。
如果孩子发热持续3天,体温没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抓住窗口期及时就医,不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自行用药。温馨提示:用药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吃足疗程,不能看孩子好了没有症状了就自行停药,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此外,在服用多西环素后要注意防晒(紫外线),避免在太阳下直晒,应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可以穿长袖长裤、戴帽子、手套、口罩以及涂防紫外线的防晒霜等。
雾化治疗的正确使用方法
雾化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给药精准、用药量小、药物更好吸收,起效更快,而且使用过程中宝宝不疼不痒,接受度更高。但是,即便雾化有优势,也要知道是药三分毒,一点副作用都没有不太可能。因此家长可以在雾化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 排除特殊和少见疾病,目前在儿科门诊的常见病中,倾向于积极给予雾化治疗的疾病,有3种: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或类似的情况、喉炎。
- 但也需要注意:疾病的诊断往往是个动态的过程!比如:不少过敏性鼻炎的宝宝,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后,会继发长期、反复的过敏咳。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类似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建议下试验性雾化治疗,明确效果!
- 常见的普通感冒、流感引起的咳嗽,不论是雾化激素、盐水还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化痰药、中成药,则都没有意义,不会对病情有帮助!反而可能带来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甚至可能因为药物刺激呼吸道而加重咳嗽。
长期雾化激素会影响发育吗?
- 有研究表明:骨密度的降低与长期【高剂量】吸入激素有关,但与【中低剂量】相关性不大。【长期低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没有显著影响】。如果宝宝确实需要长期大剂量吸入,那么每3-6个月需要监测一次身高,每年监测一次骨密度。如果病情允许,要及时将药量调到【最小有效维持剂量】。
- 还有的妈妈表示:长期雾化不会产生药物依赖吗?这种想法是妈妈们对雾化吸入用激素药的误解,激素类药物本身并不会让人体产生依赖(成瘾)。妈妈们之所以有这种顾虑,可能是看有些激素类药物的科普,对文章中提到的激素“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没有完全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病情好转的时候,按照医生的要求逐渐减量停药,是不会出现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的。短期使用更不存在这个问题。
什么药能拿来雾化?
雾化虽好,但有几种药,坚决不要用来雾化:
-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抗生素都没有雾化剂型,比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塔顶,黏菌素,两性霉素等。
- 中成药:比如喘可治、痰热清、喜炎平、炎琥宁、热毒宁,还有其他中成药注射液。
- 其他:比如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干扰素、a-糜蛋白酶注射液。
临床上,可以拿来雾化使用的药物只有3种:
- 但是要注意:欧洲是不推荐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祛痰药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使用化痰药物,痰被化的比较稀,反而不容易排出来。如果孩子实在痰浓不容易咳出来,可以吸入生理盐水。
在家雾化,怎么做效果好?
操作时,重点规避这3大误区:
- 雾化时,越哭闹效果越好?不少家长跟我说,医院医生专门嘱咐说:“雾化时孩子越哭效果越好!”说是因为孩子在大口呼吸,能吸入更多药物。其实,最好还是在安静状态下吸入治疗效果更好!因为孩子在哭闹时,往往表现为吸气急促、呼气延长,药物还没来得及吸入就被呼出,药物微粒会因此导致惯性运动方式而留存在口腔、口咽部,从而影响药物在气道的分布。这时如果只是做喉炎的雾化,不会特别影响疗效。但对于喘息等病变部位较深的患者,就不好了!因为药物没有被深入的吸进肺部。(这种患者,我们通常鼓励患者尽量采取平静呼吸的慢呼吸模式,并偶尔深呼吸。)所以做雾化时还是建议:安静吸入!
- 雾化时间,越长越好?很多家长担心达不到药效,或者害怕浪费,就自行给娃加长雾化时间。其实咱不需要刻意用完!因如果雾化时间变长,罐里的药液会随着溶剂的蒸发、药液的浓缩,导致气雾中药量减少;这么一来气雾微粒会增大,雾化效果也会变差,所以一般建议雾化时间每次 5-15 分钟就足够了。
- 雾化前涂面霜,雾化后不洗脸漱口或喝水?雾化前涂面霜,会让更多的药物被面部吸附。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所以雾化前不能涂面霜。雾化吸入治疗后,如果不漱口会让药物在咽部聚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如果用面罩进行雾化应注意擦脸,清除残留在面部的药物。
雾化机的选择
雾化应该首选在医院进行。一个是家长难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一旦孩子雾化中出现不适,也可以及时应对。所以,如果不是去医院非常困难,建议还是尽量在医院雾化。那些询问科大大买什么雾化机的妈妈们,可以捂好钱包了。
那么针对那些实在实在想在家雾化的家长们,又该选择什么样的雾化机呢?
现在的雾化机,随便上网一搜价格差距异常大。而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根据价格高低,来判断值不值得买,认为:好的就等于贵的!其实市面上常用的雾化装置,除了那些复杂和昂贵的吸入器,常用的吸入就3种:
-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因此,建议家用雾化器还是选择射流雾化器或振动筛孔雾化器。特别是宝宝对于噪声比较敏感的,还是选用振动筛孔雾化器更好。
挑选雾化器时,也别只在意价格!着重看以下3点:
- 雾化颗粒度:国家标准规定颗粒直径在 1~5 微米(μm) 的颗粒要 > 60%。很多不合规的雾化器,制造出来的雾气颗粒直径过大,药液根本到不了深处的气管和肺泡!沉积于气道的药物液滴:大小应为2-5µm(例如支气管扩张剂)沉积于肺实质的药物液滴:大小应最多为1-2µm(如肺血管扩张剂等需吸收入血的药物)所以当药物无法到达深处的气管和肺泡时,对于喉炎这种比较接近口腔的治疗影响不大。但对于哮喘这种情况,影响就比较大了!还有些雾化器出的颗粒直径太小,药液会随着呼吸被呼出体外,也起不到作用。所以购买之前,仔细看产品说明书上的标注:
- 残留液量:国家标准规定雾化残留液应该 ≤ 0.8 mL。雾化药物一般也就几毫升,如果孩子做完雾化后还有很多药水残留在里面,那简直是:开眼跑河里——自作死,明吃亏!如此下来既亏钱,又费时,还无法达到治疗效果!也太惨。残余液量也可以在说明书里看到:
- 噪音:国家标准规定雾化器正常工作时的整体噪音应该 ≤ 65 dB(分贝)。噪音过大的雾化器,非常容易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吸入。尤其是在生病、心态紧张的情况下,一个滋里哇啦的东西,糊鼻子上,任谁都会排斥!所以选择噪声相对小的产品,可以减少宝宝的恐惧感,提高配合度。
在这3个基础上挑选,我们都可以找到合格的雾化器。所以并不是价格越贵越好,买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然后还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雾化全流程照着这张图做就行啦!快把文章转发给家人吧~
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由专家审稿:
- 梅康康:药学硕士,国家执业药师,儿童专科医院主管药师,专注于特殊人群(婴幼儿、哺乳期和妊娠期)安全用药科普多年。获2019年健康医疗最受欢迎医生称号,多家知名健康杂志特邀专栏作者。
- 王冬辰:三甲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儿科硕士,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五年,专业方向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擅长儿童内科常见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