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解读郭靖的侠义精神
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解读郭靖的侠义精神
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历史背景,讲述了郭靖在武功大成后守卫襄阳城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现郭靖的成长历程,诠释了金庸笔下"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武侠精神。
1.《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历史背景
电影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历史背景,从地图中可以看到,襄阳可以说是南宋的"大门",电影讲述的是郭靖在武功大成后,第一次守襄阳城的故事(可能不止一次,且看大年初一揭晓)。
在金庸原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大侠的解释是:"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郭靖认为,仅仅行侠仗义、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只是侠义的小境界,而真正的大侠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保卫国家、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才是大侠的最高境界。
郭靖与黄蓉夫妇在襄阳城被攻破时,二人坚守到最后一刻,与襄阳城共存亡,包括他们的儿子郭破虏,皆壮烈殉国。
2.郭靖名字的由来
郭靖出生于南宋时期,当时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给南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其名字中的"靖"字与"靖康之耻"有关,这是北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耻辱事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北宋灭亡,大量皇室成员、官员、百姓遭受苦难。郭靖的父亲郭啸天和杨铁心等爱国志士,一直铭记着这一耻辱,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不忘国仇家恨,肩负起抵御外敌、保卫国家的重任,所以给郭靖取名为"靖",给杨康取名叫"康",寓意着要他们铭记靖康之耻,为国家的安宁和尊严而奋斗。
郭靖儿子名叫"郭破虏",寓意"驱除鞑虏"。
3.郭靖成长历程
郭靖自幼在蒙古成长,生性淳厚但天资愚钝。因机缘巧合搭救了成吉思汗之女华筝,赢得其倾心,被成吉思汗封为金刀驸马。
随后他随江南七怪学艺,虽进步缓慢却凭借坚毅不拔的毅力坚持。后得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武功有了质的飞跃。在中原经历诸多江湖纷争,坚守侠义本心,与黄蓉相知相伴。
蒙古南侵时,他虽有金刀驸马的身份与蒙古的渊源,但毅然回归南宋,驻守襄阳。历经无数战役,在战火中不断成长,将个人侠义升华为为国为民的大境界,最终与襄阳城共存亡,成为名垂青史的"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