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的"归零哲学"
金惟纯的"归零哲学"
金惟纯,台湾著名媒体人、企业家,被誉为"新闻界第一才子"。他信奉"归零哲学",主张随时随地把自己归零,一切从头开始。这种独特的处事哲学,不仅体现在他的创业历程中,更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
金惟纯与作者的交往始于2000年7月。当时,南怀瑾决定让作者执笔,将两岸密使内幕公诸于世。作者前往台湾找到金惟纯,希望将这篇爆炸性文章在《商周》发表。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金惟纯穿着夹克,戴着眼镜,瘦高个子,眉目清秀,给人以玉树临风之感。在交谈中,金惟纯展现出独特的观点和机智的谈吐,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石齐平推荐作者为《商周》撰稿。发表第一篇政论后,金惟纯主动联系作者,邀请其在杂志上开设专栏,并承诺支付每字1港元的稿酬,这在当时是台湾的最高标准。作者欣然接受,以"林克"为笔名,每周为《商周》撰写一篇评论,一写就是七年。这些文章不受制于人,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
2003年,金惟纯在作者失业之际,聘请其担任《商周》的受薪顾问,解除了作者的后顾之忧。同年春节,金惟纯还邀请作者参加《商周》的春茗活动,在这个大家庭的浓浓情谊中,消除了作者失意后的孤独。
金惟纯的女儿金质灵(右)是新生代艺术家。(互联网)
金惟纯(1952-)
金惟纯在台湾被称为"新闻界第一才子",自称信奉"归零哲学",随时随地把自己归零,一切再从头开始做起,不愿躺在以往的成就上。1952年,他在高雄眷村出生,是一个没见过父亲的遗腹子,目不识丁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29岁就担任社论主笔,写下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
"三不麻烦"原则
一般人处在他那种炙手可热的地位,大多不会轻易放弃,可是生性不安分的金惟纯只做了一年主笔,便毅然负笈美国,进纽约大学商学院重新做起学生来。35岁回到台湾,他敏锐地观察到媒体未来竞争与变迁的趋势,创办了《商业周刊》。这本杂志经历了六年的经营危机,缴了1亿多元新台币(编按:约417万新元)的"学费",最后逐渐起死回生,发行量超过15万份,年广告收入高达近4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期刊。
2006年以后,惟纯成为TOM的实际掌舵人,两岸三地华人圈内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子。前几年,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再次将自己归零,毫不犹豫地退休,放下一切回到台湾做义工,决心回馈社会。
归零退休当义工
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家,拥有30年的媒体经验,也是著名专栏作家和意见领袖。2021年,出版《人生只有一件事》,销售50万册。2023年,创办"一件事学习中心",并推出"一件事"系列工作坊,推动人生学习,提升华人世界的心性品质。
前些年,作者去台湾拜访金惟纯。晚饭后,两人沿着山路散步。金惟纯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做义工的快乐,劝说作者搬去台湾和他做邻居,加入他的义工队伍。他还表示,等女儿长大后,准备再次归零,从目前的大豪宅搬去小房子,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这不禁让作者想起20年前的第一次聊天,金惟纯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归零哲学"。他的人生是充实的。
2004年,TOM集团参股《亚洲周刊》,金惟纯出任顾问。面对杂志长期亏损的状况,他直言不讳地建议"换个总编辑"。在他看来,在所有的管理诀窍中,人比策略重要,因为人可以修正错误的策略,但错误的人只会让事情愈弄愈糟。
金惟纯在1987年创办《商业周刊》,创业之初遭遇严重的经营危机,后来发展成台湾最大的杂志出版集团。(互联网)
2001年底,金惟纯的商周集团、台湾城邦出版被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收购,由金惟纯继续管理商周集团。老板周凯旋邀请作者加入新的TOM集团,协助原城邦老板詹宏志经营出版板块。作者不认识詹宏志,就去和金惟纯商量。金惟纯鼓励作者加入TOM,和他一起共事,但也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最终,作者还是婉拒了周凯旋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