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一个最早期的信号,很多人吃了不知道的亏
糖尿病有一个最早期的信号,很多人吃了不知道的亏
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然而,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早期且重要的信号——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遗憾的是,这一信号往往被忽视,而事实上,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有可能逆转这一进程,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什么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
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会上升,胰腺中的β细胞会迅速感知到这一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帮助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这个过程通常在进食后的30分钟内达到高峰,称为胰岛素分泌高峰。
然而,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这个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可能会出现延迟。也就是说,胰岛素的分泌并没有在血糖上升后立即达到高峰,而是延迟了一段时间。这种延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进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最常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经常被忽视的典型症状之一是“餐前低血糖反应”:每当临近用餐时间,个体便会显著感受到饥饿,严重时会伴有心慌、出汗和手抖等不适,然而这些症状在摄取甜食后会迅速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餐前低血糖反应”发生时,血糖水平并不一定会明显下降,这也是该症状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有些人会在症状出现时测量血糖,但当看到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时,他们便误以为只是普通的饥饿感,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遗憾的是,多年后当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原因是什么?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身体细胞可能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减弱。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的节奏发生改变,出现高峰延迟。
β细胞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胰腺中的β细胞功能可能逐渐减退,对血糖变化的反应速度变慢,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高峰的延迟。
- 不良生活习惯: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如何及时发现并逆转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
如果面临的症状不够明显,同时血糖检测也无法提供明确线索,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通常会推荐你进行一项特定的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
想要逆转这一情况,就要改善生活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证充足的睡眠,维持内分泌的稳定。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