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奋斗故事,值得一看!
他们的奋斗故事,值得一看!
5月18日,全市统一战线“青春同心·奋斗有我”先锋行动启动仪式在三峡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发出先锋行动倡议书,为三峡大学“青春同心会客厅”授牌,发布全市统一战线青年博士(专家)服务团供需对接工作清单,并举行青年科学家讲座。5位统一战线优秀青年代表讲述了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
共情家乡 回宜发展
宜昌生物医药孵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民建会员彭湃分享了他的故事。他的家乡在宜昌兴山。2008年,他考入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面对留校工作的机会,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发展。2023年,他在北京大学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深造,希望能助力自己事业的发展。
宜昌汇聚了千万名青年人,他们在这里成家立业,收获幸福。他分享了园区内3位青年的成长故事:
华南农业大学本硕毕业的孙长胜,放弃了外企的高薪和央企的“橄榄枝”,毅然回到宜昌加入一家初创公司。2023年,公司营收超3500万元。他也从职场新人成为了公司股东,晋升为公司副总。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的秦臻,因共情家乡选择回宜昌就业,今年她顺利享受到了家乡出台的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
周礼在大专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工厂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技术人员。他希望在宜昌买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下全家人的幸福。
如今在宜昌,他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生物医药孵化器。目前,园区已孵化企业453家,带动3000人就业。2023年,孵化园区产值18.1亿元,纳税6580万元。
在园区内,他们通过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青年之家、青年广场等,广泛联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提供有意义、有意思的引领和服务,让广大青年愿意来、留得下、扎住根。
青春不负新时代 扎根深山苦亦甘
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副主委陈金良讲述了他在宜昌的工作经历。1979年,他出生于内蒙古。2008年博士毕业后,他来到宜昌市林业局工作。为了更好发挥专业特长,2011年他主动申请到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工作,2024年调至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他努力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和科普宣传工作,先后编撰完成《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中国长江三峡动物大全》及国内第一个《华南虎放归自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监测到的野生动物影像在央视综合频道《秘境之眼》栏目先后播发20期。
2022年2月,保护区突降暴雪,在他分管的大老岭千斤园村,积雪压断了电线,无法正常供电。为了满足村民们看“春晚”的愿望,直到大年三十中午,大家仍坚守深山奋力抢修。当天黑前,村里变得灯火通明时,村民们沸腾了。
既要守护好生态,又要帮助群众富起来。他自费8000多元买来设备,指导村民酿白酒,并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去年,试点生产的白酒品牌销售上万斤,收入近20万元。他们还努力打造全省观鸟及自然教育理想地,近两年可为周边农家乐增收百万元以上。
2009年5月,他加入九三学社以来,先后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等200余篇,多篇建言被全国政协和九三学社中央采用,多篇信息受到相关方面重视。
他先后荣获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先进个人、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宜昌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宜昌楷模”“宜昌好人”提名奖等荣誉。
以橙为梦 不负韶华
宜昌市总商会副会长、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屈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玲分享了她的创业经历。2008年她大学毕业,成为屈姑一名外贸业务员。2010年她从加拿大MBA毕业后,在温哥华夜市摆过地摊,在海鲜公司当过销售……后来回国,开设了宜昌索莱斯酒庄,但创业失败。
当时,屈姑的产品已经出口到148个国家和地区。感受到中国消费体量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不断升级的良好态势,她于2015年创建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屈姑商贸有限公司,2017年创建宜昌屈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将屈姑由传统出口加工企业向国内线上线下新零售企业转型。
近十年来,她坚持推动柑橘产业的三产融合。一产方面,建设自有基地8000亩,合作基地32000亩。二产方面,将“健康美食”确定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公司通过8项发明专利、106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秭归脐橙鲜果、脐橙深加工产品、轻食果蔬罐头、柑橘日化产品、秭归农副产品等。三产方面,建设了研学旅游基地、柑橘文化溯源馆、屈姑产地电商直播基地、短视频发布中心等,并和多个头部达人达成合作。线下打造了宜昌橘子元宇宙柑橘酒吧等,橘子元宇宙成为宜昌青年典型示范点和宜昌青年之家打卡点。
他们也不忘用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柑橘次果变废为宝,柑农每年增收1200万元以上;在梅家河乡、磨坪乡,水田坝乡发展1500亩黄桃基地,带动农民增收900万元以上;建立水田坝王家桥脐橙基地,柑农年分红80万元以上;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300多个,间接带动2.5万农民增收致富……
为“酶”好事业不懈奋斗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催化与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市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标兵郑贤良讲述了他在酶制剂领域的研究经历。他出生和成长于烟台莱州,2010年从江南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安琪酵母酶工程技术中心,负责酶制剂菌种发酵工艺优化验证工作。工作中他发现,单纯靠发酵优化工作对酶的产量提升水平有限,想要有质的飞跃需要改变源头菌种。
2012年初,他从安琪离职,成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这里他重新认识了酶工程。2015年,他到英国阿伯丁大学访学,学习了丝状真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技术。2015年底,他又到丹麦技术大学开始博士联合培养课题,主攻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在拿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证书后,他又在丹麦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经过7年多的博士和博士后工作历练,他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想。
此时,安琪生物集团又向他发出橄榄枝,他没有任何犹豫,马上订好回国的机票。2019年10月,他再次回到宜昌时,安琪和宜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4年半,借助安琪酵母研发平台,他所带领的团队为安琪开发了谷氨酰胺酶、转肽酶等一系列蛋白加工用酶新产品,销量突破1000万元,还申请到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累计得到政府资助金额超500万元。他也获得了湖北省创新人才等一系列称号。
现在他已在宜昌安家。他将用他掌握的所有技术和资源,为酶制剂、生物合成行业、国际化安琪贡献一份力量。
扎根宜昌 拼搏奋进
宜昌高新区白洋镇副镇长、无党派人士代表宋思谕讲述了她在白洋镇的工作经历。2013年,她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经招考到宜昌高新区工作。2021年8月,她被派到白洋镇工作。
刚到白洋镇时,全镇基本没有大型商场和夜市,更没有外卖可点。初来乍到,让她对这个地方感觉“陌生”又有点“不适应”,也让她坚定了扎根白洋做出一份成绩的决心。
2021年,邦普等一批项目落地白洋。为了做好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白天她带领团队跑工地、跑企业,协调问题;晚上又到农户家,宣传征地拆迁政策。
为了加快白洋镇的发展,她与镇经发办同事深入学习当前国内外关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且每天抽时间研究电池原理及国内领先的公司。围绕白洋逐步形成的磷化工等产业链梳理产业图谱,形成产业发展链图。
她见证了白洋从默默无闻的农业乡镇,到如今塔吊林立的投资沃土。全镇累计培育市场主体500家、规上工业企业41家,2023年白洋园区(白洋镇)规模工业总产值165.56亿元,比2021年翻两番。白洋园区(白洋镇)已逐渐形成田家河等4个产业片区,在建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684.6830亿元。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7824亿元。
当前,他们正围绕“为青年筑好一座城”的奋斗目标,加快构建集吃住玩乐于一体的生活配套体系。白洋已逐渐成为梦想者的舞台、奋斗者的家园。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来到宜昌、加入宜昌,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