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后红利时代,如何抓住新增长机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后红利时代,如何抓住新增长机会?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598484_121124359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抓住新增长机会?《增长领导力》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指出,实现业绩提升的领导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确定性市场中通过管理体系达成业绩指标,另一种是在非确定性市场中识别增长机会。后者更接近于"创新式增长",强调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将未知机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增长策略。

一、抓住机会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否接受雅虎将亚马逊网站列在其主页的机会。尽管团队担心公司尚未准备好应对可能的高流量,但贝佐斯毅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这个案例说明,在商业世界里,机会往往不会等到你完全准备好了才出现。增长型领导者懂得先抓住机会,再迭代能力,实现承诺。

商业机会无处不在,但许多人却对其视而不见。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认知结构。光看懂机会没有用,关键是要抓住机会。"当初我就知道"这种表达除了证明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外,并不能证明当初你的眼光有多好。在发现可能性方面,很多人一分钟可以产生三个想法,实现确定性却需要经过漫长时光的淬炼。

看待商业机会与钓鱼一样,只有两条规则。第一条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指的是赛道和形势;第二条是"钓自己会钓的鱼",指的是要抓住自己看得懂的机会。如果看不懂,就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如果提升了认知水平还是看不懂,那就放弃这个机会。

二、少犯决策错误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在复杂和艰难的处境下,总能在关键时刻看清本质。这背后体现的是"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即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从事物的首要原则着手,而不是通过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

人类的思考能力受到时间的限制,同一时间只能清晰地思考一个念头,这很容易造成想法的不完备,决策时便产生遗漏。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将想法视觉化,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把想法压缩为二维,例如写下来,那么人类作为三维生物可以将它一览无余,以便实现并行思考。

这里提供一个决策的视觉化工具,来自约束理论,用以在决策时从各个角度权衡改变的优劣势:

以视频号为例,分析其利弊:

分析的好处包括增加知名度,可能打造个人IP,但坏处是可能降低内容价值感,影响企业端课程价格。不做视频号的好处是可以深入研究大企业,提高专业水平,坏处是可能错失短视频这一增长媒介。

分析改变的利弊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显性化隐含假设。例如,一个男人认为如果他有钱,女友就不会离开,但这需要满足隐含假设,如女友爱钱,只有钱能留住爱人。在视频号案例中,每个因果推理都有隐含假设。做视频号的好处假设我有打造IP的禀赋和流量红利。坏处假设内容不更新,企业购买的是老师的内容。不做视频号的好处假设我们不缺乏大企业咨询业务,会把时间用在研究客户上。坏处假设没有其他方式提升团队对新事物的理解。

通过视觉化、结构化的思考过程,决策成功率会提高。最终决定做视频号,但专注于B端商业内容,保持内容鲜活度,没有降低价值感。这让我在商业圈打出了差异化,商业回报也不错。任何决策场景都可以绘制成决策思维导图。当我们提升了决策的质量时,经营结果必然会得到改善。

三、破除内部障碍

在企业中,识别市场机会相对容易,但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将机会在公司内部实施。职场中存在两种态度:"听者负责制"和"说者负责制"。

"听者负责制"是指员工认为提出建议后,是否被采纳是领导的责任,这种态度相对不利于企业发展,因为它缺乏领导力和责任感。相反,"说者负责制"强调员工应主动推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发生。例如,若员工认为公司需要新的营销策略,他应制定详细计划,并积极推动跨部门合作实施。即使建议未被采纳,也应持续提出,直至被证明有效或错误。"说者负责制"能提升企业效率和创新,培养员工责任感和领导力。

有一次,我给壳牌润滑油的团队做"创新增长训练营"培训,在进行到"增长领导力"环节时,有个团队成员问我:"李老师,创新项目往往在策划的时候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执行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在公司内部推进不下去,领导似乎也不听我们的意见,怎么办?"

我回答说:这可能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领导听懂了你说的,但他的认知和信息质量超过了你的,他没有听你的也许就是对的,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从他的视角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他没有时间仔细听,或者没有听懂你说的,这时候请注意一个原则,即采取‘说者负责制’而不是‘听者负责制’。”

我们的周围应该都有这样的人,在某件事没有成功或者错过了某个机会时,他说自己早在之前就提出了相反意见,但没有人听他的,显得自己很有先见之明。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轻飘飘地提出意见总是很容易的。很少有人深入思考,但人人都爱表达意见。这些人认为自己说过了,就已经为此事负了责任,如果没有实现,这就变成了别人的责任。这就是典型的"听者负责制":我说了,你听了,你负责。而真正积极地做法是"说者负责制":我说了,对方不听,那我就继续说,创造场合说,创造各种论据说,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程度的努力。

一个洞见真正体现价值的时刻,是它被实现的那一刻,而不是被提出的那一刻。"事后诸葛亮"一点儿也不高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