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领主和农奴相互负责?浅谈中世纪的农奴制和社会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领主和农奴相互负责?浅谈中世纪的农奴制和社会关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3673066_121921791

中世纪的农奴制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社会制度。它不仅涉及土地和劳役的交换,更是一种双向的责任体系,其中包含了领主对农奴的保护义务和农奴对领主的经济责任。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制度的起源、特点及其最终衰落的原因。


农奴制的起源与农奴的契约责任
他需要土地,也需要土地上的人帮他耕种,否则就没有收成。当然,农作物有的自己吃,有的储存起来。较大一部分会直接出售,购买军需物资,帮助上级打仗。说白了,就是领主给你土地养兵,你们这些封建的人就得给领主当兵。

什么是特殊特权?简单来说,君主没有统治权,甚至未经许可也不能进入臣民的领土。最初,这种封建封地不能世袭,因此西欧早期的农奴制非常不稳定。因为主人要时常更换,而且中世纪早期战争频繁,很多领主今天被授予爵位,明天可能就得坐棺材回家了。但后来封建封地变成了世袭。这种西方农奴制最终确定了。事实上,汉字“农奴”在英语中就是农民的意思。就是农民的意思。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其实就相当于封建君主和他的军事贵族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农奴制将封建诸侯义务关系从军事转移到了经济。在西欧封建社会。这种合同始终是严格的双向合同。
农奴在这份契约中需要做什么?主要是为领主耕种土地。交税。而西欧的税收,尤其是中世纪的税收,是非常有趣的。它不是固定税,而是按百分比征收。例如,教会的什一税分为大什一税、小什一税和血什一税。最大的什一税是谷物,收成的十分之一被上缴。小额什一税是水果和蔬菜。十分之一是要付的。血什一税指的是肉类、家禽和牲畜,也按产量的十分之一缴纳。
领主实际上对他们的农奴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按百分比向他们征税。剩下的一部分留作来年种粮,另一部分则是农民自己的财产。这种比例税的优点之一是税收不是固定金额。这样一来,如果某些地区因为战争而出现干旱或者歉收,对于下面的人来说也不会太困难。
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农奴作为移民工人的情况很常见。由于这两个地区最早开始城市化,手工业作坊众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比如佛罗伦萨的纺织工人,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被领主派到佛罗伦萨工作的,他们的工资有一部分交给了领主。这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的城市化。

双向契约,领主也有契约责任
然而,农奴要对领主负责,领主也要对农奴负责。领主需要对农奴做什么?那么这个就更复杂了。首先,领主需要保护农奴的人身安全。其次,领主需要保证农奴的财产安全。也就是说,如果你收了税,你就违反了封建契约,此时世俗法庭就可以对你进行审判。
领主还负责农奴子女的教育。大领主不仅负责对属下贵族子弟的教育,还负责对农奴子弟的教育。许多农奴的子弟,或者下级贵族的长子,都被送到上级领主家里抚养。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简单一句话:忠诚从小做起。父母不认你还好,不认师傅就不行了。
如果农奴又老又病。领主需要找一位医生来治疗他。要知道,在中世纪,医生是稀缺的。一般大领主每天都会配备数名医生,处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医疗问题。如果农奴出了什么事,领主就要对他一家人的生活负责。妻子要改嫁,孩子要换爸爸,但不能让他饿死。更无情。无论农奴是女人还是男人,如果是单身汉,领主还有责任为他寻找伴侣。毕竟,人口在那个时代也是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孩子,以后工作的人不是会少吗?

领主做这么多事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农奴稳定地为他工作,最好是世世代代地为他工作。要知道,大炮一响,就有万两黄金,领主要付这笔钱。羊毛是从羊身上来的,领主只能用尽一切手段稳定为他耕种的农奴。毕竟,马不吃草是不可能跑得快的。
说白了,没有粮食,怎么去打仗呢?也别指望领主会置之不理,或者随意伤害农民。因为中世纪的西欧有两种法律体系。一种是世俗法,另一种是教会法。根据教会法,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即便是当时最令人痛恨的犹太人,也不能随便伤害,更何况是那些务农的人。中世纪的法律规定虽然并不完善,但绝对不能违反,即使你是国王。如果任何领主对农奴做出了极其恶劣的行为,他就会受到世俗法庭和教会法庭的双重审判。

但也不排除出现极端情况。因为西欧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由层层军事义务构成的。因此,一旦爆发战争,特别是大规模战争,农奴与领主之间就很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是小规模的战争,农奴起义根本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如果是大规模战争,恐怕就会出事。比如,A区领主即将随军出征。而且,购买装备、战马、雇佣雇佣兵都得花自己的钱。然后你必须提高农奴的税收。如果税收太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奴就会向世俗法院和教会提起诉讼,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奴则会直接造反。
而且,中世纪西欧的土地极其碎片化,大大小小的领主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如果A区的农奴起义成功,就想办法把起义波及到B区。因为B区的领主没有随军出征,所以对手手下的农奴还是不错的。那么B区的农奴就百分百不会响应A区的起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世纪早期或者中世纪中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然,之后还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这次起义确实不太好。
无系统的农奴起义
中世纪分为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和中世纪晚期。梁漱溟老师在其《东西方文化哲学》一书中曾说过,西方文明是一种进攻性文明。中华文明是温和文明,印度文明是落后文明。这个原则在中世纪的西欧再合适不过了。中世纪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其对外军事扩张最激烈的时期。他的对外军事扩张失败后。这是指十字军。攻击性已经从外部转移到内部。说白了,就是吃人,而且是非常变态的吃人。中世纪末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奴起义。
许多人认为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最早提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是一位欧洲历史学家。为什么?因为中世纪末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百年战争,另一个是黑死病,这是大规模爆发的鼠疫。当时欧洲正在城市化,人们大量向城市迁移。这个时候一旦爆发瘟疫,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而且百年战争和大瘟疫在时间上重合,双管齐下导致整个西欧人口锐减。经历了这一切,你认为中世纪晚期会是黑暗的吗?
羊毛来自羊,钱来自农民,这导致当时法国各地的领主们开始大规模增税。农民直接爆发,扎卡里起义爆发。起义规模虽大,但缺乏组织。没有明确的目的。阿库雷。法语里是乡巴佬的意思。这次起义甚至没有明确的领导者。说白了,就是一场大骚乱。农奴不再靠种地生存怎么办?抓住它!但至于抢谁,就完全看运气了。到了后期,就会是典型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方式。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组织,场面基本就跟在精神病院度假一样。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很快就被镇压了。
你是农奴,他会杀了你。你是牧师,他杀了你。你是贵族,他也会杀你。哪怕你是医生,人畜无害,如果他不喜欢你,他也会拿刀把你砍倒。杀了还不够,他还得把尸体搬出去走在街上。说白了,就是这两次大起义。实在是无组织、无纪律。作为农奴起义,它们对农奴本身来说是一场灾难。这场简单的抢劫和杀戮起义直到欧洲社会进入近代才结束。 1524年,德国发生了由神父兼优等生明采尔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提出了“十二信条”。这基本上是西欧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纪律的农奴起义,尽管也失败了。
结论
总体来说,在中世纪,农奴与领主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非常融洽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农奴制更加先进。农奴制的出现是中世纪历史条件的产物。所谓存在即合理,所以农奴制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当然,随着生产力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农奴制逐渐变得不再适用,最终被资本主义所消灭。不过,这是我们稍后要讨论的话题。
参考:
《中世纪骑士精神研究》
《法国卡佩王朝》
《新剑桥近代史》
《中世纪简史》(英文影印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