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钢有限0.1毫米高强硅钢量产!三项技术全球领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钢有限0.1毫米高强硅钢量产!三项技术全球领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c.mysteel.com/a/24053111/62E47205EA58D397.html

武钢有限成功实现0.1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的量产,三项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标志着中国在高强度极薄无取向硅钢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嗡嗡嗡……嗡嗡嗡……这是手机振动的声音,你知道吗?每一次强而有力的高频震颤都来源于蝉翼三分之一厚度的硅钢制造的“小马达”。

如今,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实现0.1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量产三项技术全球领先这标志着中国在高强度极薄无取向硅钢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0.1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 0.10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广泛应用于高频微型电机及传感器等领域,是精密医疗器械、手机震动马达等尖端产品的核心材料,也是支撑我国“低空经济”航空器电机性能提升的关键一环。目前,全球仅几家企业具备批量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能力。

三项技术全球领先

面对复杂的钢铁行业形势,武钢深入推进“2+8”管理变革,全面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算账经营成为每位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行动自觉。“向高端化挖潜,走差异化路线,提升创新含金量”成为硅钢部的精准发力点。武钢有限无取向首席师介绍,0.1毫米无取向硅钢极薄产品早在十年前就可以生产。然而那时主要是低牌号硅钢,强度级别难以满足尖端产品所需,且采用效率较低的“二次法”轧制。这次生产的高强度极薄产品是全球首创的“一次法”生产工艺,得益于三项技术的全球领先:突破高强度“门槛”,将低牌号向高牌号拓展;突破加工硬化“限制”,轧机工序一次轧制成成品厚度;突破热处理工序“瓶颈”,实现一次过退火线。

勇闯“一次法”无人区

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生产难度极大。钢带在轧制变薄的过程中,会产生加工硬化,轧制越薄变形抗力越大。因此,薄规格硅钢产品主要均采用“二次法”进行生产,即钢带两次轧制、两次热处理退火。尽管“一次法”效率提高,但是“一次法”却一直无人尝试,行家都知道其中的技术难度绝不是“2-1=1”这么简单。因此,几十年来“一次法”依然停留在“书本理论”阶段。“既然理论上可以实现'一次法',那么我们就用实践去检验一番!”为此,硅钢部从难度系数相对更低一点的“0.15毫米”规格入手,勇闯“一次法”无人区。年初,部领导挂帅,成立产销研技术攻关团队,向高难极薄产品进军。2月份,成功生产出0.15毫米厚度产品,并实现了量产供货。

“方寸之间”淬炼中国智造

“我们能不能再薄0.05毫米,打破国外垄断?”0.15毫米不是硅钢人的目标!硅钢部轧机设计极限轧制厚度0.2毫米,生产高强度0.1毫米硅钢产品几乎不可能。轧辊怎么配辊、工艺参数如何设置,温度控制多少,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热处理退火线几百个生产参数需要达到了最精准的平衡点,400多米的连续退火涂层线,一个辊子不平就容易导致钢带撕裂,一个张力控制不好,钢带就产生褶皱。之后的4个月,硅钢部技术人员通过试验设计、潜在功能模式分析,边生产边摸索,先后攻克20多个技术难题,摸索出一次轧制、一次过热处理线的生产方法,成功将产品向上突破两个牌号,强度级别再次提档,在未知领域再迈一步!

创新创造的背后 是一代又一代宝钢人的接续奋斗 他们用匠心丈量着“中国精度” 让中国智造迈向 更高质量、更高水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