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短视频正在“危害”你的大脑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短视频正在“危害”你的大脑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u-reality.com/2025/01/short-video-addictions/

短视频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从青少年到中老年,几乎每个人都难以抵挡短视频的诱惑。但这种看似无害的娱乐方式,是否真的对我们的大脑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短视频成瘾背后的大脑机制。


Photo byBorna HržinaonUnsplash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难以摆脱短视频的诱惑。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短视频用户已占全体网民的95.5%,人均日使用时长达到151分钟。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在沉迷短视频的背后,我们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上瘾?

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短视频与成瘾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约45.8%的调查参与者存在轻中度的抖音上瘾问题,且有5.9%的人对抖音严重上瘾。统计分析显示,自控能力越差,上瘾程度越高。这可能是因为现代常见的焦虑情感促使人们将小视频视为逃离压力的避风港,而缺乏自控力的人更难从中抽离。


默认模式网络的三个节点与大脑其他区域的功能性连接图示

青少年是短视频沉迷的高发群体。研究表明,大脑生长发育导致的荷尔蒙水平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控力,并使他们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过度依赖短视频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短期记忆下降。同时,短视频的内容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判,对于女性受调查者,使用抖音等社交媒体的频率与外貌焦虑成正相关。

中老年人也是短视频的主要用户群体。研究表明,他们缺少互联网的推荐算法的相关经验,所以在接收这类信息时会更容易沉浸、成瘾。随着年龄增加,认知能力的衰退会干扰到中老年人的自控力,对社会认同的需求也会诱发对短视频的沉迷。尽管短视频对中老年人大脑的影响尚不明晰,但可以明确的是,延缓大脑衰老需要规律的体育运动与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刷短视频的行为可能会取代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脑的健康老化造成不利影响。

沉浸时的大脑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活动的降低是大脑在集中注意力时最明显的信号。在人们无事可做、胡思乱想的时候,默认神经网络会变得非常活跃。同时,它也参与包括环境观测、自我参照、社会认知等其他复杂的认知功能。


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3D模拟图像。Andreashorn

自我参照(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指一个个体在思考跟自我有关的信息时的认知过程,这包括了追忆过去、计划未来以及体会当下。在短视频中,个性化推荐的内容往往与用户喜好、兴趣、经验有比较高的契合,因此,它们会触发观看者的自我参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投射过去与未来的内侧颞叶子系统的活跃度会降低,处理当下觉知的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子系统的活跃度会升高。于是,人们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维活动被抑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与此同时,默认模式网络与初级视觉皮层、初级听觉皮层以及额顶叶网络的沟通被加强。这些网络的密切合作调动了过去积极的观影体验,使用户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视频提供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上。

集中的注意力

后扣带回皮质是默认模式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主要功能之一是平衡向内与向外的注意力。推送视频会使后扣带回皮质与负责短期记忆的额上回、额中回的连接增强,使观看者的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同时通过整合短期记忆中储存的视频信息,让大脑对视频信息进行更深度、更有意义、更高级的处理。


扣带回皮质。Wikimedia Commons

在一部分脑区变得更加活跃的时候,另一部分脑区的活动出现了减弱。背前扣带回皮质、尾状核,还有一部分的丘脑负责注意力分配以及对抑制的控制。当我们在看短视频时,这些区域的活动同时减弱,彰示了自控能力的降低。同时,它们与默认模式网络连接的减弱还会降低个体对自控力的把控和对意识的觉察,使人们在观看短视频时更加沉浸忘我,无法自拔。

上瘾与沉迷

观看视频时,视频的刺激会激活大脑的奖赏通路。奖赏通路内的神经元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让大脑将特定的行为与快乐联系起来,使人们产生再次执行这个行为的渴望。研究表明,个性化推送的视频会显著激活腹侧被盖区,说明这些算法推荐的视频对于观看者有更高的奖励价值,也会让人更容易上瘾。

人的认知能力会因此受到影响吗?

鉴于短视频的流行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当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表明短视频本身会对我们的认知能力造成什么确切的影响。不过,现在已有不少科学家着手研究信息技术可能会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变化,学术界也存在一些相关的研究案例可供人们参考和推测。

一些研究发现,互联网上短暂而即时的快速信息摄入会使人们更难长时间维持注意力。2020年于《自然》发表的一项关于“社交媒体使用症”的研究显示,社交媒体的成瘾程度与注意冲动的强度成正比。同时,注意冲动与社交媒体成瘾存在着一种双向影响,即有注意冲动倾向的人也更易受到社交媒体吸引。该研究团队还猜测,网络上的刺激或许能够通过影响大脑的注意过程来削弱自控力,这种冲动会让人们追求即时奖励而忽视长期风险。人们会更容易被社交媒体的铃声和视觉刺激吸引,从而对奖励产生渴望,这会使他们更难抑制自己的冲动。

另外一项在《世界精神病学》发表的研究综述称,网络中的“信息奖励”会通过刺激人的皮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来强化不断检查手机的强迫性行为。研究表明,在互联网高度使用者前额叶皮质中,那些与对抗分心、保持任务目标相关的脑区灰质质量减少了,而灰质是由大量的神经元聚集形成的重要神经组织。这或许暗示了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大脑健康的损害。然而,这只是科学家对互联网下大脑变化的初步探索,它们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重复实验支撑

尽管不少研究都指向了过度使用网络的负面影响,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因此,只要合理分配看小视频的时间,多与家人朋友在现实中喝茶聊天,我们还是能够做到娱乐生活两不误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