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本纪:伏羲女娲图背后的故事
三皇本纪:伏羲女娲图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源远流长,他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从汉代画像石到苗族瑶族的洪水传说,从《史记》中的《三皇本纪》到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伏羲女娲图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本文将为您揭示这幅神秘图腾背后的故事。
《史记》中的《三皇本纪》记述着时间久远的三皇神话。据《三皇本纪》所述,三皇指伏羲、女娲和神农。伏羲和女娲被描述为蛇身人首,神农则为人身牛首,三者都不是人,面更近于神。实际上司马迁本人编纂的《史记》之中并没有《三皇本纪》。这段是唐代司马贞的补笔。
女娲伏羲交尾图
其实,汉代的画像石上常常刻绘有手执矩的伏羲和手执规的女蜗。大多数石像中两者皆呈蛇身人首,自腰至尾相互交缠。古代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一对夫妻,上述石像正是象征交媾的具象表达。
伏羲女娲图
在中国西南的苗族与瑶族有一段关于洪水的传说。传说中,雷神发怒引发大洪水,众人皆死,唯有藏身于葫芦之中的兄妹俩得以生存,他们结为夫妻,成为人类再生的先祖。这与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亚当夏娃的故事也略有相似。
这段传说的流传可以上溯至哪个时代尚不得而知,而汉代画像石上的形象反映这段传说,同时也说明这在当时已经广泛流传。但是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伏羲与女娲同时出现于最早可上溯至西汉中期的壁画。蛇身人首的伏羲与女娲相互交缠的图像则最早出现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
伏羲女娲图
如《三皇本纪》中所见,初期的伏羲和女娲是单独存在的神,后来才被看作夫妻并成为人类再生的神灵。《淮南子·天文训》中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关于伏羲和女娲创造的规和矩,体现出的“天圆地方”的阴阳学说,不光在中国古代先民中甚是流行,在西方也皆有应用,并不停的演化。在李尤松的绘本《彗星袭地之昆仑陨石》中则更大胆的假设,“光明之眼”里出现的“规”和“矩”,其实在中国神话图中伏羲和女娲就一人拿一个……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