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区域联动……宁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这样实施
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区域联动……宁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这样实施
近日,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宁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做法。宁波教育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宁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慈溪市:高起点稳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慈溪市按照“行政推动、教研跟进”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整体设计,分层实施。通过全要素推进及专题研讨,如期举行了五次综合评价改革研讨会。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马海燕老师作专家报告,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刘晓洁副主任、刘倩教研员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解决疑难问题。
17所试点学校按照《慈溪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整体思路,成立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单(册)》,编撰试点校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方案》,全部完成论证确认,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小学12门学科积极推进,探索根据实际、遵循学科课程标准采用分项等级评价框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更真实地记录学生各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由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为组长,成立学科评价核心小组,研制《慈溪市小学生综合评价学科操作手册》。
除省、市的专项认定性课题外,慈溪市设立“综合评价改革”专项课题,组织全市教师进行申报,以科研助力项目实施;学科层面开展各类教育评价专题论文、非纸笔测评案例征集、沙龙论坛等活动;开展年度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评比,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培养综合评价人才。
为加快建立“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慈溪市将整体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环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数据全周期贯通,重点进行评价引领的教学改进实践探索。
象山县:多措并举,区域联动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为深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象山采取了六大措施。统筹联动,系统部署。成立象山县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评价改革推进组、学科评价专家组、试点学校项目组,制定《象山县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推进计划与工作要求,为评价改革指引方向。
标准研制,专业引领。由小学教研员牵头学科名优教师研发学科评价标准;召开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征询会;颁布《象山县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象山县小学综合评价参考标准(试行稿)》、《象山县小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样例)》,助力县域范围内评价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强化培训,凝聚共识。组织教研员和校级领导赴杭州、浙江大学进行专题学习,参加浙江省评价会议。23年5月,象山还承办了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通过参与专项研训活动,为推进评价改革植入专业力量。
试点项目,综合测评。象山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项目试点区。组织全县50所学校的学生参与了两轮测评任务,借力教育部的技术力量推动象山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种子学校,先行先试。象山新港小学、丹城三小、鹤浦小学三所试点学校作为评价改革的排头兵,进一步深挖评价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要点,其成果在宁波市综合评价调研会上交流汇报,同时在省评价会议上展出。
典型培育,全域推进。一方面,借力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培育课例。另一方面,鼓励各校开展评价研究,通过专项课题申报、案例征集等活动培育典型。
一年以来,象山全力创建“区域联动·协同合作”的评价改革新模式,从县域层面通盘考虑,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校在统一的改革目标引领下,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形成“一盘棋”的局面。未来,象山计划打造“全面铺开+典型培育”的模式,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逐步推广象山的特色做法与经验。
高新区:综合评价展风采 区域共进绘新篇
日前,高新区举行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试阶段性成果现场评比活动,来自全区各校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一二年级教师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五所学校的相关负责老师通过展板解说、视频播放和总结展示等环节进行了八个非纸笔测评案例分享,主要聚焦主题活动测评和项目测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学校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高新区中小学一直在坚持开展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评,自《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为改良优化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试模式,区教育教学研究室牵头组建“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评实践研究”项目组,引领区域各小学开展实践探索。
非纸笔测评,是学校自主生发、区域助力推动的实践活动,更是学校积极面对课程改革的见证和缩影。高新区教研室将持续推进非纸笔测评研究,促进学校实践从点到面优化迭代,助推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精彩的高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