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节后健康“锦囊”:消食导滞、健脾祛湿、滋补气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节后健康“锦囊”:消食导滞、健脾祛湿、滋补气血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7875641_121106832

春节过后,很多人会面临消化不良、身体疲乏等节后综合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材,可以有效缓解春节期间因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引起的身体不适。

消食导滞:化解饮食积滞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甜点零食的摄入量增加,容易导致饮食积滞,加重脾胃负担。中医认为,饮食积滞会导致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嗳气酸腐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消食化积作用的食物来缓解。

山楂

山楂是消食化积的佳品,尤其适合因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山楂能行气散瘀,帮助消化积滞的食物。可以将山楂制成山楂糕、山楂汤,或者直接用山楂泡水饮用,既美味又助消化。

神曲与麦芽

神曲是常用的消食中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麦芽则能帮助消化淀粉类食物。将20克神曲和30克麦芽一起煮水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因饮食积滞引起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萝卜

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尤其适合因肉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生食萝卜或煮萝卜汤,可以帮助消化肉类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健脾祛湿:调理脾胃虚弱

春节后,随着春季雨水的增多,湿气逐渐加重,加上春节期间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容易导致内湿积聚。湿气重的人常感到身体沉重、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此时,健脾祛湿能够预防疾病,打好全年“健康地基”。

薏米

薏米是健脾祛湿的经典食材,性质甘平,入肺、肝和胃经,很适合春天食用。15克薏米和50克大米煮粥,每天早上喝一碗,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养胃。

芡实

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有健脾祛湿、固肾益精的作用。可以将500克芡实与500克山药、250克莲子等搭配,制成芡实山药糊,加入适量白糖,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群食用。

滋补气血:恢复身体元气

春节期间,忙碌的聚会和应酬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此时,适当滋补气血,有助于恢复身体元气。

红枣

红枣是滋补气血的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每天吃几颗红枣,或者将3个红枣掰开和6粒桂圆肉一起煮水喝,可以有效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阿胶

阿胶是传统的滋补品,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可以将阿胶烊化后加入适量的核桃、黑芝麻等,制成阿胶糕,既美味又滋补,特别适合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的人群。

黄芪

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肝、肾经,是一位健脾补气的良药。将10克黄芪,10克枸杞子,用水煎后代茶饮用,能够给脾胃补充阳气,改善易疲倦的状态,让我们的精神状态更饱满。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材,我们可以有效缓解春节期间因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引起的身体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身体快速恢复元气,开启节后健康新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