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不选最漂亮的?!选美到底在选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他们为什么不选最漂亮的?!选美到底在选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选美比赛究竟在选什么?为什么不是把颜值放在第一,而是选才艺、看演讲与口才,选学霸......就是不务正业,不选美?
2012年香港小姐竞选曾经推出过素颜竞争的环节,要求入围决赛的10位候选佳丽以素颜上阵争夺奖项。
左一:汤洛雯
据说原因是前往泰国拍摄外景时,一众佳丽来不及化妆便在机场被媒体抓拍了“真面目”,当时大热的汤洛雯黑眼圈非常严重,“翻版陈妍希”陈洁玲满脸都是痘痘,而朱千雪及岑杏贤的问题都在于眼袋超夸张。鉴于这么多佳丽已经暴露了,TVB干脆破罐子破摔,让全部佳丽素颜暴露。
2024年亚洲小姐东南亚赛区第11号:丁诗莉
2024年亚洲小姐东南亚赛区26强素颜见人,素颜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发现很多面孔与美有距离。
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从其中发现天生丽质者。
这才是一个正规选美比赛应该普遍具备的考察的一环。
由此小编想起了人们对选美界普遍存在的质疑:他们为什么不选最漂亮的?!选美到底在选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从2024年亚洲小姐竞选这件事,我们展开来谈。
今年亚洲小姐设置了素颜评选环节,这是有理由的,也是在选美界值得推广的。
假如人人都化了妆来选美,有些皮肤不好的,甚至有瑕疵的选手就蒙混过关了,让真正的自然美女失去公平晋级的机会。
平时人们常抱怨选美究竟在选什么,为什么不是把颜值放在第一,而是选才艺、看演讲与口才,选学霸......就是不务正业,不选美。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先提个问题,什么是美?
美原本就是看得见的,所见即所得的东西。
后来人们发现,有些看起来身材好皮肤好脸蛋好五官好一切都很漂亮,但德行不好,或者开口就是草包,要么缺少学识素养,暴露出素质低下、言语粗俗,与美大相径庭的一面。就好像长着一颗西施的脑袋,却拥有李逵一样的身板,这是很破坏协调破坏美感的,让人大跌眼镜的。
比如有选美冠军获奖后纵情声色犬马,酗酒,违背公序良俗等等,一幅烂、渣表现,这很伤赛事品牌形象,也让大众对选美产生诟病。
因此人们在外表美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在美的考察,包括品行、知识、素养,抱负、气度等等。
内在美不考察选手的容貌,这是大势所趋。但选美却要内外结合考察、评选,因此,虽然大家吐槽冠军不好看,但其实,也没有几个难看的。
选美比赛通常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
正路的结果,赛前大热,颜值担当,众望所归,顺利夺冠。
第二种结果
一个看起来不漂亮的选手当选冠军。
更漂亮的为什么会落选,难道不应该把冠军给她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没有条件去深入了解每一个选手,你只能看到她的外在。也许你认为最好看的那位却品行不好,自私自利......你还蒙在鼓里。
第三种结果
同样是不漂亮的选手赢得了冠军。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比赛,逐利至上,冠军可能是走后门的、充值的......
对于这些情况,不明真相的群众,又哪里能分辨得清楚呢?
对选手的不了解,是造成外界对选美结果存在疑问的主要源头。
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因为一般人没有条件深入了解每一个选手。
于是普通人和主办方就存在了矛盾,质疑主办方暗箱操作。
前面说了,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正规比赛就躺枪了。
有人说“我不是普通人,我学识高,人脉广,消息来源多,甚至还有线人,我了解情况”。但你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每一个选手吗?你真的觉得你看好的比别的任何一个都优秀吗?你听你的线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你不在兰室也不在鲍市,所以你才能发现其中问题。
但选美界这个问题存在已久,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话说回来,有时候,大家也不要为选美结果耿耿于怀。没有当选冠军,也不代表着以后的成就不如冠军。
最典型的例子的就是赵雅芝,1973年首届港姐选手,冠亚季甚至你叫不出名字来,但赵雅芝你应该听说过。
2023年港姐选手:不是三甲的郭佩文如今是人气最高的,右边二位已成路人。
再比如2023年的香港小姐竞选,三甲已成路人,但止步五强的郭佩文却时不时就登上港媒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