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戏水旺季到!游泳遵守"3要5不"避免染上传染性疾病
夏天戏水旺季到!游泳遵守"3要5不"避免染上传染性疾病
随着夏季的到来,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首选活动。然而,如果不注意游泳卫生,可能会导致眼疾或皮肤等传染疾病的发生。为了让大家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保持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游泳时需要注意的卫生事项。
游泳是许许多多人夏天的消暑热门,不过如果水质不干净,也可能导致眼疾或皮肤等传染疾病的产生,因此在从事游泳活动前也该留意水质是否干净、合于标准等议题。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为提供消费者安全、卫生的游泳戏水环境,今年1至4月共抽验145家次游泳池,其中137家次游泳池水质合格,合格率达94.5%,较112年合格率89.8%及111年同期合格率74.4%,明显上升。
其中8家次抽验,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多是大肠杆菌群或总菌落数超标。依据"台北市营业卫生管理自治条例"规定,游泳业者应每个月自行汲取游泳池水,送检水质微生物,另泳池开放期间应每月作水质酸碱度与自由有效余氯测定至少4次,夏季开放期间则每2小时测定1次,并将检测结果公告于场所明显处,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池水水质监测情形。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总菌落数每1公撮(mL)池水中应低于500CFU;大肠杆菌群每100公撮(mL)池水中应低于(含)6CFU或6MPN;自由有效余氯量应保持百万分之1.0至3.0之间(1.0-3.0ppm);水质之氢离子指数(pH值)应保持6.5至8之间。
"3要5不"防疾病上身
台北市卫生局提醒民众游泳时遵守"3要5不":
3要:
- 入池前"要"彻底淋浴冲洗、卸妆并穿着洁净泳衣帽、裤。
- "要"现场注意标示水温、酸碱值、余氯量等水质资讯。
- 游泳中若有任何不适,"要"立即离开游泳池并通知救生员或服务人员。
5不:
- 患有传染性疾病者"禁"止入池。
- 患有传染性眼疾或皮肤病者"禁"止入池。
- 饮酒过量显有醉态者"禁"止入池。
- "不"得携带宠物入池。
- 请"勿"在游水池内外四周饮食或吸烟。
游泳结束务必遵守清洁3重点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吴明穎指出,游泳池中的氯对于皮肤属刺激性物质,因此可能造成过敏,也可能刺激皮肤生成痘痘样皮疹。而泳池中最常遇到的具传染风险的疾病就是"病毒疣",全身各部位都有感染可能,以手指或脚趾的凸点为多。
为了避免泳池常见疾病,像是痘痘、毛囊炎、病毒疣或各式病菌带来的感染,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游泳结束后的清洁,清洁重点包括:
- 游泳过程或结束时,尽量不要揉眼睛。
- 下水前先将身体头发用水打湿,并涂抹乳液减少局部氯的接触。
- 离水后尽快清洗,并换上干净衣服后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