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懂中国十大上古神话
三分钟看懂中国十大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先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想象。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玄女赐书
玄女,又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她以人头鸟身的形象出现,传说在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因战事不利而叹息,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派遣九天玄女下凡相助。玄女不仅传授黄帝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军事知识,还制作了八十面变牛鼓,最终帮助黄帝大败蚩尤,平定天下。据传,奇门遁甲这一古老的兵法就是由九天玄女所创。
二、仓颉造字
仓颉,传说中生有“双瞳四目”,在黄帝时期,这个时期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的影响下,仓颉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他根据万物的形状创造文字,例如“日”字模仿太阳的圆形,“月”字则仿照月牙的形状。仓颉首创文字的事迹后来被黄帝得知,黄帝非常感动,赐予他“仓”姓,寓意“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三、火神祝融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含义相同。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的来源多样,包括颛顼族和炎帝族。其中,炎帝后代黄帝夏官祝融容光被视为南方灶神火神,颛顼之孙重黎是高辛氏火正祝融,被视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颛顼之孙吴回(楚国先祖)在帝喾诛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四、秋神蓐收
蓐收是掌管秋季的神祇,其形象为左耳有蛇,乘两条龙。他是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认为蓐收是白帝之子。蓐收也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祇,负责掌管秋季。《山海经》记载,蓐收居住在泑山,这座山的南面蕴藏美玉,北面则富含雄黄。从山上可以远眺西方日落之处,那里的光气呈现圆形。负责管理日落的神祇被称为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五、木神句芒
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辅佐东方上帝青帝太皞。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它的本来面目是鸟,它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它:它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六、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七、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是《九歌》文学体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与汉武帝祭祀的至高神“太一神”、古楚神话的至高神“蚀太”有关。汉代之后的文献里记载的“泰一”、“泰皇”、“壹氏”等,均与东皇太一有关。起初东皇太一是楚地最高神,之后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祭最高神,唐代再次成为主要祭祀对象,北宋后兴起以玉皇大帝为天帝的传说。
八、兵祖蚩尤
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领,骁勇善战,是兵器的发明者。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乌图腾氏族的首领,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一带发展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
九、神兽烛九阴
烛龙,又名烛阴,亦写作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之一。它是钟山山神,人面蛇身,全身为赤红色,身长千里,其光芒能照耀北极的阴暗。书中记载道:“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十、仙鸟朱雀
朱雀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别名朱鸟,亦有太阳朱雀之名。从殷商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在先秦的墓葬文化和信仰里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而五行学说开始兴起之后,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