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普头条 | 什么?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头条 | 什么?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22704

夏季来临,中暑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近日,在南京和镇江交界的九连尖,一女孩在徒步登山时因中暑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中暑的严重性。究竟哪些情况容易导致中暑?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中暑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夏季来临,这些情况容易中暑

1. 太阳晒太多易中暑

中暑是因为什么?热!所以在高温高湿天气应该尽量减少外出。这里要记住两个温度:老年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2℃时尽量避免外出;而年轻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5℃时也要尽量避免在户外工作或剧烈运动。实在有事需要外出,也要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

2. 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

吃冰镇食品的确很解热,然而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人体因局部温度很快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3. 室内外温差大易中暑

从过于凉爽的房间一下进入烈日炎炎的室外,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会“失灵”,极易中暑。所以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太大,空调温度设定在26℃-27℃左右为宜,最好与室外的温差在5℃-10℃之间。

夏季来临如何预防中暑?

  1.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2.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3. 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4. 随身携带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5.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6.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如果中暑了怎么办?

一旦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1. :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至30厘米。

  2. :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3.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4. :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