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武汉人眼中的“美食一哥”热干面,外地朋友们却觉得很难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武汉人眼中的“美食一哥”热干面,外地朋友们却觉得很难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0QFLKE055617NL.html

武汉热干面,作为武汉最具代表性的早点之一,一直存在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武汉本地人眼中是美味至极的“过早”首选,而在外地人看来却可能觉得又干又腻。这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武汉,热干面是响当当的“过早”王者。清晨,武汉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早点就是热干面。走进任何一家早点店铺,几乎都能看到武汉人熟练地挑起热干面条,大口嗦面,吃得那叫一个香。但是外地朋友们初尝热干面,反应却是五花八门。有的皱着眉头,嚼几口就放下筷子;还有的朋友在网上吐槽,“慕名来吃热干面,满怀期待,结果大失所望,根本不合口味”。

热干面的“前世今生”

热干面的来历,那可是武汉人挂在嘴边的故事。听老一辈讲,20世纪30年代初的时候,汉口长堤街有个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附近卖凉粉和汤面。有天热得邪乎,生意蛮差,但是还剩下不少面。李包怕面馊了,就把面煮熟沥干,在晾面的时候却不小心碰倒油壶,麻油全部泼在面上了。他干脆把面拌匀后再晾。到了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放到沸水里烫了几下之后,就直接加上各种调料端给客人。没想到的是,这面的香气直钻鼻子,食客们都抢着要吃,问是么面,他张口就说:“热干面!”于是,热干面就这么诞生了。

关于热干面的来历还有个另外一个版本。据说黄陂蔡榨有位叫蔡明伟的师傅,做汤面是一绝,客人多到要排长队。他想加快煮面速度,就试验出一个方法。把面条煮到七八成熟的时候就捞起来,抹上油后靠余温焖熟。结果出货量“蹭”的一下就上去了。他有次路过麻油作坊,闻到芝麻酱的香味。于是他又把芝麻酱加到了面里。这面的味道一下就变得“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食客赞不绝口。后来,他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了“蔡林记”,专卖这热干面。一开始叫“麻酱面”,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定为“热干面”,这名字就一直叫到现在。

热干面的灵魂:碱面和芝麻酱

热干面的韧劲来自于它用的是碱面。这个碱面可是有讲究的。做碱面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上适量的碱。这碱一搅和,面团就像被施了魔法。普通面条软趴趴,碱面却劲道得很。咬一口,弹弹的,有嚼劲,在嘴里能“蹦跶”。碱面又特别能扛饿。过早的时候吃上一碗,一上午做事都有劲头。这对生活节奏快得像风火轮的武汉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外地朋友们会经常看到武汉人,无论是赶着上班还是上学,在路边摊能“嗖嗖”吸完一碗热干面。甚至端起碗边走边吃,步伐照样轻快。真是管饱又省事!

如果说碱面是热干面的“灵”,那芝麻酱就是热干面的“魂”。武汉热干面的芝麻酱是用纯芝麻炒香以后,再用石磨慢慢碾磨。把调好味道的芝麻酱往碱面上一浇,香气“噗”地就散开了,闻着味道就勾人。武汉人吃热干面时,总怕老板芝麻酱给少了,于是都要习惯性的喊一嗓子:“老板,多把点芝麻酱唦!”拌匀芝麻酱的热干面,一口咬下去,芝麻的香味就在舌尖爆开,醇厚得很。外地人乍一吃,可能会觉得这浓郁的酱味有点冲。但武汉人从小吃到大,已经戒不掉了。

武汉伢的“过早”必修课

在武汉,“过早”就是门学问。天刚蒙蒙亮,街头就像被按下了播放键一样欢腾起来。热干面馆是“过早”的主战场。武汉人吃热干面,是一定要给热干面找个“搭子”的。而热干面最经典的“搭子”,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蛋酒。面的干香和蛋酒的温润甜香在嘴里一中和,那味道简直绝了!这个蛋酒必须得是现冲的。把滚烫的开水冲进蛋液和米酒的混合体后匀速搅拌,直到蛋液变成蛋花浮在面上,然后再加上一点冰糖或是白砂糖,这米酒的甜香就直往鼻子里钻。

一口面,再就着一口蛋酒,干的湿的、咸的甜的,就开始在口腔里开起了派对。原本干巴的热干面,瞬间变得爽口了。

夏天,热干面的“搭子”就是一碗冰绿豆汤,冰火两重天,暑气全消;冬天,热干面的“搭子”就是一碗糊米酒,暖烘烘的,从舌尖暖到胃里。

为什么外地朋友都吐槽“热干面”

外地朋友对热干面的第一印象:又干又腻。武汉热干面,面条粗实劲道,无汤无水,全靠麻酱等调料包裹。外地朋友们一般平时多吃汤面或者稀粥之类的早点。汤面清爽顺口、小米粥稀溜滋润。猛地碰上了热干面,这干巴巴的口感就很难适应了。所以外地的朋友们就热干面就感觉像在吃“面疙瘩”,喉咙发紧得狠。再加上热干面的芝麻酱给得足、油脂也多,外地朋友们吃几口就觉特别油腻。沿海地区吃得海鲜面清淡鲜香;西南地区吃的酸辣粉酸辣刺激。和热干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套路。热干面的干和腻形成的双重“暴击”,让外地朋友们初次尝试就全部败下阵来。

为武汉热干面“正名”

作为一个资深“武汉伢”,我认为,外地朋友们觉得热干面很难吃,除了有热干面“先天不足”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吃面的“姿势”不对。

热干面的正确打开姿势

  1. 吃热干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搭子”:蛋酒
    外地人觉得热干面干、腻,很可能是没解锁它的“黄金搭子”-蛋酒。蛋酒看起来起来简单,实则内有乾坤。原料得是新鲜的土鸡蛋,打散后备用,再舀一大勺醇正的湖北特产-孝感米酒,这个米酒醇香浓郁,带着微甜和恰到好处的酒香。然后把滚烫的开水“哗”的一下冲进蛋液,瞬间蛋花翻腾。撒上一小把白糖或冰糖后搅匀,这碗正宗的武汉蛋酒就算大功告成了。

热干面的“干”被蛋酒这么一冲啊,顺溜多了;芝麻酱的腻,也被蛋酒的清甜化解了。面的醇厚、蛋酒的爽口,在嘴里的口感瞬间丰富立体。而外地朋友们一般习惯单吃热干面,就像听独奏,缺了和声。只有配上了蛋酒,才是完整的“味觉交响曲”,才能品出热干面深层次的美味,才会越吃越上瘾。

  1. 要吃就吃正宗热干面
    外地朋友们没有吃到正宗的热干面,就容易误解它的美味。在武汉,那些藏街道“刁角”里小店里可能才能吃到正宗的热干面。像老字号有“蔡林记”热干面,时间久、招牌响、花样多。店里的配菜酸豆角、萝卜丁都腌制得恰到好处,酸脆爽口,给热干面添了几分活泼劲儿。

还有赵师傅的红油热干面,就在武昌区粮道街一个不起眼的门面里,但是每天却大排长龙。他家热干面的红油是秘制的,辣得过瘾却不烧心。把这个红油往面上那么一淋,立马色泽红亮,食欲大增。面条裹满红油、芝麻酱。一口下去,热辣鲜香在舌尖碰撞。

犇牛哥特色牛肉热干面也不简单。牛肉卤得入味,大片的牛肉铺在热干面上,就像给面盖了床“肉被子”。牛肉的醇厚和热干面的香气相互渗透。一碗下去,饱腹感和满足感双双爆棚。想要感受到正宗武汉热干面的魅力,就要找到这些宝藏小店,才能尝到热干面的真滋味。

  1. 在武汉待得足够久,自然会渐渐爱上热干面
    有些外地朋友们一开始对热干面“不感冒”,但是在武汉待久了,也慢慢爱上这一口。我们单位有不少外地来汉工作的同事们,他们刚到武汉时,一看我们吃热干面就直皱眉。说“这啥面啊,干巴巴的”。可是当他们在武汉生活了几年之后,他们竟然也会不知不觉地会主动来碗热干面。一开始的不习惯,变成了入乡随俗,竟也渐渐离不开这口热干面了。

热干面:跨出武汉的脚步

武汉热干面在外地“碰壁”的原因不少。一方面是品质不稳,外地有些热干面店为降低成本,碱面和芝麻酱的用料无法保证,口感较差。其次武汉热干面的口味太“武汉”,没有照顾到外地朋友们的喜好。武汉人爱重口、外地朋友们偏清淡。这条味觉“鸿沟”,武汉的热干面还得想法子跨过去。再就是对于武汉热干面的宣传推广掉链子。武汉热干面在当地名气大,可在外地宣传很少,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味。例如兰州拉面、重庆小面等广告满天飞。我们的武汉热干面得加把劲,把自个儿“推销”出去。

现在热干面也终于有盼头了。如今物流发达,武汉老字号的热干面能“飞”到全国各地。像蔡林记网店的热干面销量可观,外地朋友们尝鲜后,不少成了回头客。还有不少热干面的创新吃法冒头,例如热干面披萨、热干面寿司等等,也在慢慢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为热干面增添了新活力。武汉热干面想红遍全国,还得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保住碱面、芝麻酱的传统风味,这是热干面的灵魂;创新,就是在配菜和酱料、吃法上动脑筋,适应各地口味。咱武汉人就盼着热干面能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让全球的“好吃佬”们都爱上这口“武汉味”。让大家一提起武汉,热干面就是我们武汉伢响当当的名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