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孙女在南昌——她为何被誉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女柱石”?
徐光启孙女在南昌——她为何被誉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女柱石”?
徐光启的孙女甘弟大,被誉为明清之际对中国天主教发展贡献最大的女性,是清初天主教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她的生命轨迹充满了对宗教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奉献。
一、她为何被誉为“中国天主教的女柱石”?
甘弟大是一位在上海出生的虔诚天主教徒,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天主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祖父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和天主教徒,对甘弟大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祖父的引导下,甘弟大早年便领洗加入了天主教,并取名为甘弟大(Candida)。甘弟大在16岁时嫁给了松江望族许远度,成为许家的儿媳。
她劝化丈夫及家人崇信天主教,使许家成为当地知名的天主教家庭。她多次资助在华传教士的生活费用,并广建天主教堂。
她曾以与女儿辈日常亲手刺绣所得之银,资助全国各地的耶稣会传教士。在“汤若望案”发生后,她又送去生活费银300两给被驱逐至广州的传教士。
甘弟大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她被誉为“中国天主教的女柱石”之一。
二、甘弟大来到南昌,接济受伤神父
甘弟大与许远度育有多个子女,其中儿子许缵曾官至按察使,对天主教事业也颇有贡献。
据高龙鞶《江南传教史》记载:
“夫人教子有方,事事关切,为续曾聘一松江望族的女子为妻,先劝导媳妇受洗,后又劝其母弟入教。夫人爱子情深,还觉得不能放心,故与缵曾一同赴任。”
甘弟大是徐光启最为喜爱最为看重的后代,早在这个孙女童年时期,徐光启对这个孩子在信仰上下大功夫进行指导,并预言这个孙女对于中国教会将是自己的继承者。
甘弟大许太夫人,图片来源:《江南传教史》
甘弟大人生中有一段时间是在江西读过的,那一年他的儿子到江西南昌和建昌为官,甘弟大便跟着儿子来到江西。
《江南传教史》:
“1657年,许续曾初入仕途,出为江西道员。是年因汤若望获得准许,有九名传教士前来中国。天主容许刘迪我与洪度贞在江西被窃贼痛殴,迪我头部受重伤。这时许太夫人随续曾寓居南昌城中,不久就得知两神父的不幸消息,遂邀二人至署中休养。三个月后,两人康复,便赴指定的传教区。”
公元1657年,是顺治执政的第十四年,也是清军南侵入关、定都北京的第十四年,当时时局不稳,强盗横行,有两位神父在到江西南昌的路上,遇到强盗被打成重伤。
刚到南昌不久的甘弟大闻讯,马上把两位神父接到家中救助疗养,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这三个月中,太夫人对刘迪我神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知道刘神父经常守斋,中夜起身,进行长时间的祷告,这些榜样,为太夫人是一启发,使她开始仿效。后来对刘神父特别尊敬。
三、重建江西教堂和住院,重整南昌教会
《江南传教史》:
“1660年,许缵曾在江西省垣南昌任职。太夫人重振已往的教务。她见原有住院太狭隘,地点不好,便择定较好地段,购入一所较大的房屋,又捐赀另建一座教堂。”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张献忠率军攻占武昌(今属武汉),把楚王投入江中,张献忠在武昌称西王,随后分兵多路出击湖广、江西,南昌遭遇生灵涂炭。
1649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粮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史称南昌之屠。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17世纪中期的江西南昌兵火连天,连年战争是公教会损失惨重,1660年南昌公教会还没有恢复元气。
甘弟大和他儿子的到来正是时候,依靠许缵曾在江西为官的条件,她出钱出力,买地重建堂和住院,为重整南昌教会发挥重大作用。
据《江南传教史》:
这时(1660年)郭纳爵任省会长,便乘教徒道台在江西的机会,得许太夫人的助力,重整因易代纷扰而荒废已久的建昌住院。郭派殷铎泽前去,把旧住院收回,修葺一新。
因为许太夫人助力,不仅让南昌教会重新焕发活力,当时的郭纳爵任省会长把握机会,重建荒废已久的建昌住院。甘弟大在江西天主教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徐光启孙女甘弟大深受后人敬仰和怀念
来华传教士对她颇为感恩,在徐氏生前身后,耶稣会总会长曾令该会所有神父及其他神职人员为她举弥撒、诵玫瑰经,以报其种种恩施。
甘弟大后来在很多教区都有很多贡献,比如离开江西南昌以后她们母子到了湖广,对教会也是颇有建树。
《江南传教史》:次年(1661年),缵曾改任湖广,太夫人随至任所,打开了湖广传教的门户。这时有一个致仕的官员出售府第,坐落在省城中心,但索价过高。
太夫人便又借助于祈祷,她好像听到有人在说,天主愿以此地关为教堂。太夫人便命仆人购下,穆迪我迁入居住。湖广道署在武昌对岸汉口,太夫人在署中置一小堂,邀穆迪我至堂中举行弥撒。
柏应理神父曾以拉丁文撰写了甘弟大的传记,并在欧洲出版。该传记详细记载了甘弟大的生平事迹和她对天主教事业的贡献。
徐光启的孙女甘弟大是一位杰出的天主教信友和慈善家。她的一生都在为天主教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深受后人的敬仰和怀念。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高龙鞶《江南传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