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英勇领袖,推翻腐朽明朝的历史巨人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英勇领袖,推翻腐朽明朝的历史巨人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1644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退至通城县或通山县九宫山(暂时定两个位置)遭村民误杀。而后来许多史学家在争执李自成死的归宿地到底在通城还是通山,都已经形成各自一套完整的有证据的系统,曾经一度通山县与通城县两个名字上似兄弟的县城出现李自成文化争执。
九宫山
李自成之死归宿地发展历史,300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1926年,郭沫若同志随北伐大军途经通城时,曾上九宫山凭吊李自成,指出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而后驻扎通城的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九宫山凭吊。1955年,通城九宫山修建李自成墓,郭沐若与省委书记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词。次年,郭沐若同志根据《历史教学》编辑部的初步论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并将《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通城”更正为“通山”。1964年,《历史教学》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在国内,李自成殉难于通山说取代了通城说,编进了教科书。自此告一段落,而有些学者以及地方仍在争执李自成死归宿地是在通城九宫山,有大量历史遗迹现实证据,称维护历史真相,尊重历史。目前某些网站等都似在还原李自成之死归宿地。
对于李自成之死归宿地我们搁放一边,我们不是学者不是考古专家,更不是机构。而我们应该是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歌功颂德。即使李自成夺取了全国政权当上了皇帝,改朝换代,虽然改变不了封建专制,更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但是推翻腐朽的明末朝代却是一代让人敬佩的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