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瘀斑: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瘀斑: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msymptom/qvaOgUyrER.html

概述

瘀斑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红色或紫色出血斑,直径超过5mm,是皮肤黏膜出血的一种类型,通常由机体的止血或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导致。

瘀斑的常见病因包括血管壁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感染等因素,采血或注射方式不当等非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瘀斑的出现。

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色出血斑片,一般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瘀斑的治疗目的是查找原发疾病,通过药物对因治疗纠正瘀斑症状。

病因

瘀斑出现常由血管、血小板、凝血功能、感染以及药物引起,也可见于一些非疾病因素。

血管因素

常见的有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老年性紫癜、细菌或病毒感染、脓毒症等,是由于血管壁损伤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导致瘀斑的出现。

血小板因素

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等也能够引起瘀斑。

凝血功能因素

常见的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也是瘀斑出现的原因。

症状

瘀斑为皮肤表面红色或紫色出血斑,可伴发发热、贫血、头痛、出血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瘀斑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色出血斑片,直径大于5mm,一般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

伴随症状

瘀斑可单独出现,不同类型的患者伴随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 过敏性紫癜患者多伴有发热、关节痛、血尿等。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能出现广泛性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情况。
  • 脑脊髓膜炎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
  • 脓毒症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神志改变等情况。
  •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发热等情况。

并发症

器官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

出血

患者出现血尿、黑便等情况。

就医指南

瘀斑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式有所区别,需及时就医,局部外伤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瘀斑通常不经治疗病情会自行好转。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 出现大面积瘀斑、急性危重。
  • 反复出现皮肤瘀斑症状或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瘀斑。
  • 伴有广泛性出血症状并危及生命。
  • 伴有贫血、发热等症状。

就诊科室

  1. 外伤后出现瘀斑,并出现较大的血肿,优先前往普通外科。
  2. 仅有瘀斑症状,应前往皮肤性病科。
  3. 如伴有贫血、出血等,应前往血液内科。
  4. 如果有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神志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前往感染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近期有无外伤史?
  • 近期有无食物、药物、化学物质等接触史?
  • 近期有无过敏史?有无寄生虫病史?
  • 怎么发现瘀斑的?持续多久了?有无家族史?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其他出血情况、发热、关节痛、贫血、血尿等)

需要做的检查

  • 体格检查:皮肤视诊可检查出皮肤瘀斑的大小、分布、颜色,并查看周围是否存在外伤。
  • 实验室检查:
  • 毛细血管脆性实验:检查出血与凝血障碍的筛选实验。
  • 外周血检查: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有助于发现瘀斑的病因等。
  • 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有助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 纤溶系统活性检测: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等,有助于血液系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的诊断。
  • 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查看增生程度、巨核细胞数等,有助于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怀疑白血病、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或持续血小板增多等需做骨髓穿刺检查。

诊断标准

瘀斑的诊断主要是确定其病因的准确性质及发病机制,作出正确诊断。

  • 通过临床表现,即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色出血斑片,直径超过5mm,一般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可初步确诊为瘀斑。
  • 结合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等,可初步判断瘀斑是血管性、血小板性还是凝血障碍引起的。
  •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瘀斑的病因诊断。

治疗

瘀斑治疗主要是查找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不同原发疾病的治疗各不相同,临床中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情况可能涉及到血浆输注、血浆置换等。

家庭处理

  • 休息:由外伤引起的轻度瘀斑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避免可能造成瘀斑加重的活动,避免患处刺激,再次外伤的发生。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瘀斑或者伴随有其他症状,如贫血、发热、出血、头痛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入院治疗。

到院治疗

  • 一般治疗:进行止血、输血、输液,避免接触、使用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及药物,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 药物治疗:病因、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
  • 收缩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改善其通透性的药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常见的药物有卡巴克络、垂体后叶素、维生素C以及泼尼松等。
  • 促凝血药物:合成凝血相关成分,促进止血,常见药物有维生素K。
  •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锁种细胞因子调节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此类药物有白介素-11等。
  • 促进止血因子释放的药物:改善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如去氧加压素。
  • 其他治疗:
  • 补充血小板或相关凝血因子:在紧急情况下,输入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是一种可靠的补充或替代疗法。此外,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亦可根据病情予以补充。
  • 血浆置换:对于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为首选治疗。
  • 免疫治疗:对某些免疫因素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可应用甲泼尼松、抗CD20单抗等免疫治疗。
  • 手术治疗:如伴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需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

饮食

瘀斑的患者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饮食,尤其需要补充维生素C等。同时避免进食刺激性、易过敏性食物等,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清淡为主。

饮食调理

  • 瘀斑的患者建议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柿子、番茄、花菜、刺梨、鲜枣、猕猴桃等。
  • 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禁止食用海鲜等易过敏性食物。

护理

瘀斑患者需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对症状的消除及防止病情复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日常护理

  • 由外伤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瘀斑患者,可适当轻度活动,避免出现造成瘀斑更加严重的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 避免患处刺激,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瘀斑加重、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同时,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以免加重病情。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的患处变化、有无病情加重、是否发热以及其他伴随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理护理

有瘀斑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医生要注意患者情绪的调控,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家人应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患者做好心理建设,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果出现瘀斑反复或伴其他症状,及时就诊。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瘀斑的预防,除了瘀斑本身,还应预防瘀斑可能伴随的症状以及复发情况。具体预防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 预防与易过敏性食物、药物、化学物质等的接触。
  • 预防外伤的发生。
  •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瘀斑,应注意自我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